太祖高皇帝中七年
辛丑,公元前200年
冬天,十月,長樂宮建成,諸侯、群臣都朝見君子並祝賀。
禮儀儀式是在天亮時候之前,謁者主持儀式,按照次序將群臣引入大殿門口,陳列東、西兩隊。
衛官在殿階兩側侍奉,還有陳列宮廷中,都手執兵器,展開旗幟。
於是皇帝車架啟行,左右侍者傳聲示警清道,車子從後宮出來以後,引導諸侯以下至六百石官員依照官階次序祝賀,沒有人不誠惶誠恐肅然起敬。
到了禮儀結束,再次擺下嚴格禮儀酒宴。
諸位有陪著皇帝身份坐在殿上的人,都趴在地上,低頭;按照地位尊卑次序起身向皇帝敬酒祝頌長壽。
敬酒九遍,謁者說“酒宴結束”,御史執法發現有不按照儀式行禮者,御史便趕出去。朝會酒宴自始至終,沒有出現敢喧譁失禮者。
於是漢高帝說:“我是今天才知道皇帝之尊貴!”
乃官拜叔孫通為太常,賞賜五百斤黃金。當初,秦國擁有天下,採納六國全部禮儀,選擇採用其中尊敬君王、抑制臣下保留下來。
等到叔孫通制定禮儀,稍微有所增減,基本上都是抄襲秦王朝舊制,從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改變所不多。
記載禮儀其中的書籍,後來與律、令收錄在一起,收藏在掌管司法機關之中。
法家又不再傳授,官民沒有談論此事了。
臣司馬光說:“禮儀作為事物太大了!用在個人身上,則動靜有法則,所有行為則德才兼備;用在個人家事,則內部、外部應該有嚴格的區別,九族和睦相處;
用在鄉間,依從年齡大小,恪守本分,禮讓和諧而井然有序,風俗教化美好清明;
用在國家,則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為臣的,要忠於職守,為君的,要以禮給他們相應的待遇。政治則水到渠成;
用在天下,則諸侯服從而綱紀廉正;難道只能維持宴會之上、戶外庭院之間秩序不混亂嗎!
以漢高祖之明達事理,聽說陸賈的話,點頭稱善,看到叔孫通禮儀而讚歎不已;然而之所以不能比肩於夏、商、週三代賢明君王,錯誤在不學而已。
當那個時候,如果能得到儒學大師而輔佐自己,大儒加上禮儀治理天下,其功勳業績如何在這止步於此了呢!
令人惋惜,叔孫通為人度量狹隘,僅僅是竊取禮儀糠粃,藉以依靠時世,與時俗相諧合,取寵而已,於是讓古代帝王禮儀埋沒而一蹶不振,以至於到今天,難道不令人痛心嗎!
所以揚雄譏諷叔孫通說:“從前魯地有大臣,歷史沒有記載其姓名,有人說:“為什麼叫做大臣啊!”
揚雄說:“叔孫通想要制定君臣之禮儀,在魯地召集儒者,所不能招致來的有兩人,可以叫做大儒。”
有人說:“如果這樣,則孔子創業足跡遍及各國諸侯也是不對嗎?”
揚雄說:“孔子創業希望自己來用。如果委屈自己而順從他人,即使有規矩、準繩,怎麼能得到應用啊!”
揚雄說的對啊!大儒者,哪肯壞掉其規矩、準繩以追求一時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