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不曾想過的問題。
整個計畫應該是從自己到慈航靜殿時就已訂下,當時慈航靜殿因為連串內憂外患而弄得天翻地覆。這群僧侶既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也不擅長權力鬥爭,面對朝廷的長年進逼,明爭暗鬥不斷,因此早就有做出以部分妥協來換取安寧的想法。
不過,這“部份妥協”要做到什麼程度,就很難拿捏了,要怎麼做得不太過明顯,卻又恰到好處,分寸的拿捏一直讓慈航高僧苦惱不已。此時,就在這節骨眼上,一個負傷求醫的少年來到慈航靜殿,他撲朔迷離的身世,對慈航靜殿而言正是奇貨可居,整個計畫也就在這時形成了。
如果讓武滄瀾之子接掌慈航靜殿,那麼,慈航靜殿就等於在朝廷的掌控中,朝廷也就沒有理由再強迫慈航靜殿屈服。而這個計畫更妙的一點,則是這位皇子自小失散民間,個性沒有沾染到其父的暴戾之氣,推舉他坐上方丈之位,非但可以當作朝廷與慈航靜殿的緩衝地帶,更可以用佛法教化於他,日後也不用擔心又出一個武力至上的暴君。
乍然想來,這條計策面面俱到,確實是個兩方面都能雙贏的好方法,沒有人會受到傷害的好計略,然而……
(這……這條計策好鳥,而且好蠢,根本就是一條會死得很慘的絕戶計!失敗的理由是……對方從來就只喜歡獨贏,才不接受雙贏咧!)
去見呼倫法王時,妃憐袖曾對孫武解釋過御前侍衛的戒慎恐懼,當時他就已經有所領悟,感受到武滄瀾的為人與作風。這個暴君的個性,至尊無上,最恨的事情就是遭人算計,無論敵人退讓到什麼程度、彼此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只要他覺得有人膽敢臆度他的心意、算計於他,那就會引來他的憤怒,寧願不顧利益計算,玉石俱焚也要給予對方懲罰。
所以,想出這條計策的人,壓根算錯了武滄瀾的個性,現在弄巧成拙,武滄瀾非但不領情,反而授權銀劫,恃強對慈航靜殿發動最後攻勢,一場大禍迫在眉睫了。
想到這一點,孫武嘆了口氣,把自己所想的東西說了一遍,在座本來表情尷尬的眾高僧,目瞪口呆,既錯愕又扼腕,顯然是想不到會招致這等結果。而這情形看在孫武眼中,則是更慨嘆慈航靜殿雖非無人,但卻沒有擅長計略規劃的人才,否則,武滄瀾的個性這麼明顯,設計者怎麼會沒有想到這一點?
“各位大師,現在後悔已無濟於事,還是認真想個辦法,看看怎樣能解決問題吧!”
孫武的坦率態度,令一眾慈航高僧無地自容,可是說到實際的應變策略,沒有人能提出什麼建設性提案,討論了老半天,唯一聽起來比較有可行性的,就是向同盟會求援。
“掌門,向同盟會求援吧!同盟會是當今天下第一大幫,會中的本派弟子佔了一半,若是我們請求援助,他們必會趕來,屆時結合兩派之力,聲勢浩大,無論朝廷怎樣恃強逼迫,我們都有足夠本錢應付。”
苦巖法師的提議,乍聽之下極有道理,但是當孫武詢問在場眾高僧,卻發現人人面面相覷,這方法似乎有難以實行之處,細問之下,才知道同盟會的成員雖然有一半是慈航子弟,但另一半卻是河洛門生,若是河洛劍派配合朝廷,扯起後腿,同盟會的行動便告癱瘓,恐怕無法及時來援。
事實上,正是因為慈航、河洛兩派的暗中較勁、相互牽制,同盟會這個所謂的天下第一大幫,近幾年來已經難有作為,在連續的內耗中消磨了實力,聲勢大減,這次要指望同盟會有所行動,單單靠少盟主袁晨鋒是不夠的,除非是不問世事多年的主席親自出馬,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孫武皺眉道:“但是,我入江湖不久便已聽說,陸大俠幾乎已經處於半退隱狀態,要請他出來主持大局,恐怕不太可能,還是各位大師有什麼方法,可以請動陸大俠出山呢?”
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