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著厚實的空軍防寒服,同時還穿著防彈衣的機槍手不時的旋轉著球型炮塔,機腹球形炮塔的視線是最好地,但你就那樣在一個玻璃容器裡被懸在空中,儘管早已熟悉的這種感覺,每一次在飛機起飛後進入球型炮塔,機槍手還是忍不住心顫。儘管只是訓練,他仍然需要盡職的搜尋空中的目標,基地戰鬥機部隊很有可能會出其不意的派出地戰鬥機攔截,他必須要提前發現空中的戰鬥機。
外蒙地區扎薩克圖省。
在距離阿爾洪山約1公里的有一處空軍軍事試驗場,整個試驗場地面積約有1200多平方公里。空軍在這裡試驗著種種新舊武器,以期達完善自己的空地武器系統,這裡地一切都處於嚴格保密之中,而荒無人煙的荒漠則最好地保密條件。
在試驗場腹地在沙丘、荒山包圍的荒漠,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排排日式的建築,其中還參雜著些許帶著日本味的西式建築,這裡儼然是一處典型的日式社群,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個看似新建的社群內,即無人煙也沒有丁點生氣,只有附近的一些暗堡工建築附近偶爾可以看到有人影走動,這些守衛者將山下的社群稱為“日本村”。
這個“日本村”並不是孤獨的存在,像這樣的日式建築群在空軍的多處秘密基地附近的試驗場上均設有一處,“日本村”內的建築多為日本最常見的日式建築,之所以不惜工本仿建這些房子,目的就是為了演練如何將日本的城市變為一片火海。
早在共和八年,空軍便開始研究如何在未來的戰爭中,進一步對日本實施越海轟炸的有效性,空軍的越海轟炸的構想源自共和七年,其核心戰略即是空軍司令鄭培森提出的“越海轟炸的目標在於——把整個日本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在隨後的幾年中將這個指示更加具體化為。“如果採用足夠的轟炸機和合適的炸彈,進行足夠長時間的空襲,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忍受這樣的打擊”
透過對“越海轟炸”不斷的完善,空軍的參謀們不僅主張轟炸工廠,同時也主張對城市的轟炸,其目的是不僅打擊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同時也透過轟炸城市打擊日本人計程車氣。而且日本的工業相對集中,如果足夠的城市被摧毀,日本也將被摧毀。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幾年來空軍除了改進的各種炸彈之外,進一步研究的日本典型建築則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研究課題,正因如此空軍的技術部門才會要求建築絕對真實地複製日本典型住宅以及社群規劃。
在數以百計留日建築師幫助下,空軍模仿了十餘種日式城區的典型居民社群。這些日式建築結構狹窄、住戶擁擠,街道狹小。這些模擬建築除了不如原型高、大以外,其他細節可以以假。
為了儘可能的得到最為詳實的試驗資料,負責施工的工兵部隊為了確保使用的木框架在年限和木質密度上儘可能與原型的一致,甚至特意從日本進口了一些木材。因為一些燃燒專家提出空軍試驗場的氣候太乾燥,所以試驗部門還派士兵不停地用水噴淋那些建築,以模仿日本的陰潮的海洋氣候。
阿爾洪山餘脈的山腰上的掩護所內,數十名穿著便服年青人和中年人焦急的看著時針,掩護所內不時響起電話聲,隨著話務員的彙報,掩護所內的軍士便在地圖上將飛機標識向前推動,這裡地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和那些文職技術人員地焦切不同,趴在觀察孔用望遠鏡的觀察著遠處數公里外的“日本村”的空軍軍官們,臉上卻揚溢著笑容,每一次試驗所收集到地資料都將進一步提高空軍的戰鬥力,尤其是鄭培林,作為空軍司令他特意抽出時間,來到試驗場準備見證這一次,亦是最後一次“測試平臺”試驗。
“長官,機群還有32鍾即到達目標上空!”
掩護所內傳來一名無線電員的的報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