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二年,臺灣伏順;次年,聖祖即下詔,‘先因海寇,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命盡停沿海各省先前所定海禁處分之例,許滿漢人民出洋貿易,定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四地,為對外通商口岸。”
“海禁是無可如何之事,”關卓凡加重了語氣,“只能為一時權宜之計,事過境遷,就該改弦更張,絕不可當做‘祖制’、‘國策’——這上面,聖祖仁皇帝真正是天縱英明!”
這兩句話,若有深意,慈禧聽了,眼眉微動,心中大動。
*(未完待續。。)
第七十六章 睜開眼,看世界
慈禧表情的細微變化,都落在坐在對面的關卓凡的眼中,他趁熱打鐵,說道:“臣恭讀過《聖祖實錄》,記得關於開海貿易,聖祖仁皇帝有過這樣一段諭示——”
說到這兒,微微一頓,目視慈禧。
“你說。”
“是。”
關卓凡應了一聲,心中嘀咕:聽人誦讀《聖祖實錄》的時候要“恭立”——這是誰造的謠言?御姐一丁點兒這個意思都沒有嘛!
他略清了清嗓子,說道:“‘向令開海貿易,謂於閩粵邊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財貨流通,民生有益,各省具有裨益。且出海貿易,非貧民所能,富商大賈,懋遷有無,薄徵其稅,不致累民,可充閩粵兵餉,以免腹裡省份轉輸協濟之勞。腹裡省份錢糧有餘,小民有獲安養,故令開海貿易。’”
慈禧留神傾聽,關卓凡收口後,她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到了今天,別說閩粵兩省了,半個國家,都要靠海關稅收養起來——如果突然沒了這筆收入,這個日子,真不曉得該怎麼過下去!聖祖爺真正是天縱英明!”
“是。”關卓凡說,“不過,康熙五十六年,復行南洋海禁,未幾,沿海地界,疲敝蕭條,盜賊蜂起。”
慈禧愕然說道:“這是為什麼?”
“開禁之後,”關卓凡說,“出海貿易者,每年皆有千人之多,這些人,不少留居南洋。回來的。不過十之五六。有人以為。南洋歷來為‘海賊之淵藪’,這幫留居海外的人,棄祖宗之國,必居心叵測,不能不防,聖祖信了他們的話,於是下詔,重嚴海禁。”
慈禧微微皺眉。顯出凝思的神情。
過了片刻,她搖了搖頭,用斷然的口氣說道:“這不對!”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不能夠因為人家背井離鄉討生活,就說人家‘居心叵測’!譬如,軒軍裡邊兒,就有許多人,出身美國的‘華工’——美國,可比南洋遠多了!這些人,迫於生計。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可是,一旦國家有事,一般的一呼百應!說明忠義之心猶在,而且,不見得就比留在國內的人少多少!”
關卓凡心中暗喝一聲彩!
軒軍在美國招募華工入伍的例子,原本是他準備拿來“開導”御姐用的,沒想到御姐居然“無師自通”——這位姐姐的天分,果然不得了!
“真正是聖明不過太后!”
關卓凡這句頌聖,誠心誠意,慈禧自然聽得出來,她心中得意,說道:“你方才說,重申海禁是康熙五十六年的事兒?”
“是。”
“唉,聖祖爺年紀大了,難免……”
說到這兒,慈禧自覺不妥,抿嘴一笑,打住了。
關卓凡替她補上:“是,聖祖仁皇帝春秋高了,和盛年時候的想法,難免不大一樣。”
慈禧斜乜了他一眼,低聲輕笑道:“好啊,你敢說聖祖爺老糊塗了,好大的膽子!”
說著,伸出一隻雪白的纖足,在關卓凡的膝蓋上,輕輕一點。
關卓凡血往上衝,俯下身去,一把將這隻雪嫩柔美的玉足抄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