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宰相;陳堯諮,也是狀元出身,官至翰林學士,三個兄弟,兩個狀元,一個宰相,簡直令人瞠目。
還有當朝首相陳執中,他的父親陳恕官至參知政事。
明相呂夷簡,他的兒子呂公弼官至樞密副使,另一個兒子呂公著更是官至宰相。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蘇,八韓,七曾,五蔡,還有范仲淹一家,都是煊赫的豪門,讓人高山仰止,綿綿不絕……
之所以會如此,除了這些家族子弟的確爭氣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漢唐的傳統還在,人們對父子兄弟為官,忌諱不多。這要是放在明朝,那些言官御史還不撲上來,把人給吞了。堂堂首輔徐階涼了自己兄弟一輩子,以至兄弟反目,張居正想要栽培自己兒子,弄得天怒人怨,父子相繼為相,在明代少之又少,朝廷的大佬更偏重栽培弟子,繼承衣缽,相比血緣關係,更加隱蔽,不容易招惹是非。
其次宋代蔭庇太多太濫,動輒十幾個子弟得到官職,比如陳執中,就靠著父親的蔭官起家。而且靠著蔭庇起家的官員,在正式派遣為官之前,赴鎖廳試,難度比起正常的科舉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說,官員子弟更容易當官。
還有大世家壟斷教育資源,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畢竟辦學和上學都是很燒錢的,尋常百姓根本沒有資本。
這也是慶曆興學,鼓勵官學的原因所在。
官學興旺,就要衝擊私學,私學又是誰支援的,毫無疑問是世家大族。
壟斷了教育,也就壟斷了科舉,進而壟斷官位,左右朝局……這是皇帝所不願見的,也因為如此,慶曆新政盡數被推翻,唯獨興學一條保留下來,還得到了大力發展,開花結果。
河北八韓,八個兒子一起當官,其中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死也不信!
“老夫創立六藝學堂,也是摸準了官家的脈,當今聖上忌憚河北世家,六藝學堂必然會搶佔世家豪門的科舉名額,別的不說,老夫保證,十年之內,從六藝學堂走出10個進士!”
歐陽修說得雲淡風輕,可實際上這是多大的氣魄!
那麼多書院,那麼多學子,四年才有一屆,每一次只錄取幾百人,也就是文壇盟主,有膽子打這個包票。
假如能出10個進士,那也是一股不下的力量,而且日後還會源源不斷,只要他們真心替王家保駕護航,就沒人能動搖王家的地位!
王寧安渾身的血液沸騰起來,老歐陽給的這份禮真厚啊!
不過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餅就那麼大,六藝學堂多吃了一塊,別人就會少吃一塊,這也是韓家上門砸場子的原因。
“老夫拿了你的書,進獻給官家,是讓陛下記住六藝學堂,讓世人不能小覷王家,倘若所有蒙學都用了你編的書,到時候六藝學堂拿下一些科舉名額,也就順理成章,有些人不痛快,也只能裝在心裡了。”
說了半天,還真的是為王寧安著想!
“那就多謝醉翁了。”
辭別歐陽修,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王寧安又思量一遍,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他把門關了起來,獨自一個人,對著窗外下墜的夕陽,陷入了沉思。
鼓動興學,最初只是為了培養實用人才,壯大王家的力量,歐陽修給自己的承諾,王寧安絲毫不懷疑,甚至他能做到更好。
只是把精力用在培養進士官僚上面,已經偏離了他的本意!
而且文武有別,從六藝學堂走出去的進士,是聽自己的,還是聽歐陽修等人的,是真心替王家賣命,還是若即若離……
王寧安突然覺得他面臨一個很重要的抉擇,不止關乎六藝學堂的未來,也關乎王家日後的道路,這和當初完全不一樣。
一無所有的時候,只要挑一個最粗的大腿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