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是虎父無犬子,稱得上是智勇雙全,只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剿滅了叛軍主力,並且單人匹馬追蹤千里,捉住了逃走的鄭王一家,徹底平定了叛亂。更難得的是,他容貌俊秀,身材高大,威武過人,力大無窮,使得一手好長槍,還有百步穿楊的絕技,軍中年輕一輩,就數他最出色,用不了幾年,我朝必定又會添一位年青有為的大將軍了,云云。
這類傳聞自然有其不實之處,八成是老百姓們道聽途說編出來的故事。文怡現在對軍中的年輕武官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眼下最出色的小將當屬傅仲寅,接著便是她的丈夫柳東行了。鄭麗君的兄長則從未聽聞有何長處,軍中上下對他的認識也僅限於“鄭太尉之子”這一名號而已。北疆大戰是由上官將軍與阮二將軍合力打下來的,沒有聽說有哪位姓鄭的將軍出頭,說不定就是太子妃人選易人帶來的影響。但眼下的鄭王叛亂,倘若出兵的真是鄭家人,那麼這份大功勞還真的就要落到他家頭上了。
文怡不喜鄭家,不但是因為鄭麗君心狠手辣,更因為她心胸狹窄。文慧與她是多年密友,只因為不知她同樣傾心於東平王世子,將心事坦然告知,結果便是婚姻與名聲雙雙盡毀,至今不得翻身。為了報復文慧,鄭麗君絲毫沒有顧念顧家還有一位當朝侍郎,她為什麼有這樣的底氣?不就是因為他們鄭家出了一位鄭貴妃,生下了當朝太子嗎?
太子儲君之位已穩,而且對柳東行有知遇之恩,太子妃又與自己交好,文怡並不希望太子的地位有所動搖。可是太子地位穩固,就代表鄭貴妃的地位同樣穩固,鄭家仗著這一位,本就已經權勢滔天了,倘若這一回藩王叛亂,真叫他家再立一大功,今後想必就會更囂張了。
只要不會影響柳東行,文怡並不在意什麼人位高權重,再怎麼說,鄭家也是站在太子這邊的,與柳東行並非敵對。然而,如果鄭家得意,代表鄭麗君得勢,她就不希望看到這種場面了。雖說鄭麗君已經嫁給了心上人東平王世子,按理說,應該十分順心如意才對,但誰知道她還會不會繼續記恨文慧?萬一她心裡抱著怨恨,仗著孃家人的勢,打壓陷害顧家人,即便是外嫁女,也多少會受些影響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鄭王的這次叛亂本就與東平王府脫不了干係,而鄭麗君卻又是東平王世子的正妻。若是讓鄭家人領兵攻打鄭王,誰知道他會不會循私?
文怡想到這裡,猶豫了一下,便試著對柳東行道:“怎麼會派鄭太尉前來?鄭王府與東平王府有勾結,而東平王世子妃正是鄭家嫡長女啊”
柳東行也覺得這點有些古怪:“老胡那邊的訊息就是這麼說的,至於朝廷為什麼會派鄭太尉領兵,倒是沒有細細說明。老胡覺得,可能是鄭家為了避嫌,特地毛遂自薦的。橫豎他要攻打的是鄭王,不是東平王,用不著面對自己的親骨肉。”
“可是……”文怡小心地看了他一眼,“鄭王若是敗了,東平王府也逃不了干係呀若是鄭太尉平定叛亂後,在鄭王府發現了什麼對東平王府不利的證據……”
柳東行皺起了眉頭:“他若真的這麼做,倒還真有些麻煩。但東平王府事涉其中,通政司早就報上去了,無論是聖上還是太子,心裡都有數,斷不會因為沒有在鄭王府裡搜到證據,便以為東平王府真的無辜。只是沒有明證,終究不好將東平王府公然入罪。如今鄭王提前起兵,顯然沒來得及跟東平王府商量好,眼下東平王按兵不動,若他能一直忍到鄭王事敗,都沒有動作,那就真的沒法入他的罪了。聖上還要顧念宮裡的太后呢。”
他低頭想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嘆了口氣:“罷了,咱們在這裡苦惱半天,也是不中用的。康城離京城有千里之遙,只怕這會子鄭太尉已經領旨了,就算知道有不妥,也無計可施。況且我覺得,太子殿下到底是鄭家外孫,即便與鄭家人有了些許隔閡,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