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還不錯,就語文來看,我覺得平均分能提高一點。對了,理科那邊怎麼樣,難了還是簡單了?”
“物理太難,今年有學生要吃虧嘍。”
“有多難?”
“最少15分。”這位比劃了兩下,紅色的菸頭在空中飛。
薛達城立刻沉默了,半天道:“不知道學校裡,分數線估的準不準。”
“看吧,咱們關在裡面,除了抽菸,還能幹啥。”
正式的分數線,要他們將所有的試卷批出來,算出分來,然後排名才能知道。
重點線就是按照重點學校的錄取名額,從上往下數出來的,卡到多少分,多少分就是重點線,本科線也是一樣的道理。
大專線和大中專線略有不同,它們單獨計算,雖然也是從上往下數,但只數報了大專和大中專的學生排名。
高考閱卷工作是相當緊張的,而當閱卷工作結束,也要以最快的度公佈分數線。
分數線,其實就決定了學生們的命運。
8o年代學校少,能考上大學的機率低,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填服從調劑和服從分配。
而填了這兩項的考生,只要過線,落榜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換言之,只要過了分數線,學生就有八成的機率考上大學。
對8o年代人來說,考上大學,即使不是一個好大學,也是令人務必振奮的。這與後世的高考截然不同。
當然,後世學生的競爭也是不同。8o年代每年只有三四十萬名畢業生,本科生不過一二十萬,面對全國以千萬計的崗位,自然是想去哪裡去哪裡。到了3o年以後,全國六七百萬名畢業生,面對以千萬計的崗位,想做到一一對應就很困難了。另一方面,當年的本科生不僅要與同齡人與往屆生競爭,他們還要和碩士生和博士生競爭,除此以外,海歸的留學生中,也不乏哈弗耶魯劍橋牛津之類的名校生。
過線的重要性,學生們明白,老師們更明白。
高考閱卷工作結束的當日,薛達城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衝去看分數線。
不過,比他腿腳快的人多的是。
招生辦同時貼出了數個大紅紙,將確定的分數線寫在上面,而各大報刊的記者、學校的老師以及著急的學生,就圍著大紅紙看。
薛達城踮著腳,才瞄到自己想知道的東西。
重點線:415分。
本科線:375分。
大專線:355分。
……
“對嗎?估的對不對?”薛達城看完分數,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平江一中的估分差距有多大,連聲詢問周圍人。
他認識的人多,問。了兩句,就有人答:“你們應該是猜對了。”
“對了?誤差不多?”
“1o分以內,5分左右。”就預測來說,這個誤差是很小了。
薛達城舒了一口氣,笑道:“多謝啊,老劉,你們學校估分估的怎麼樣?”
“重點線多估了15分,這次回去就有意思了。”老劉是三中的老師。雖然學生們不一定以本校的預測線來做判斷,但本校的老師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們報志願。
薛達城言不由衷的安慰了兩句,就準備回學校了。
這時候,有人同樣踮著腳喊:“最高分出來沒?誰知道最高分是多少?”
“對啊,最高分還沒出來?”薛達城身邊的一名記者也叫了起來,他們寫報道,不光是給應屆考生們的看的,還要考慮更多的讀者,這其中,高考狀元什麼的,歷來都是很有趣的部分了。
招生辦通常也是知情識趣的將文理狀元什麼的列出來,讓記者們多點報道的東西,全當自己每年在領導面前刷一次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