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衣是個美人,她笑的很好看,卻又令人恨得牙癢癢。
她真不信,李桓破案能比她強!
不是她吹,若非她是個女子,就是大理寺卿,她也做得!
李巽和李錦繡一起瞪了瘋娘子一眼。
在大哥大姐的聯合壓制下,李錦衣這才收斂了魔性的大笑,安靜下來。
“行吧,那就讓老九聽聽,就當聽故事,嘻。”
這魔頭看了李桓一眼,神色不言而喻。
李巽語氣有點急切的敘說道:
“四個多月前的正月十五,是女真傳統的放偷節。按律,這一日偷竊任何財物都不治罪……”
李桓點頭。他當然知道放偷節。那是契丹人的節日,被女真人繼承,很有特色,也很胡鬧,甚至野蠻。
遼人的放偷節是三日,金人是一日。但內容都差不多: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升斗小民,皆可以偷竊!
偷竊任何財物都不治罪,包括偷情通姦。
主人發現財物被盜,明知盜竊者是誰,也不得追究,但可以贖回自己的東西。
盜竊者可以接受贖金,也可以拒絕。
更要命的事,放偷節這一天,為了方便大家盜竊,不許鎖門,不許點燈。
就連衙門捕快,節中也不管竊案。
但這種節日實在太過奇葩,正經漢人很難接受,所以主要流行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之中。
可是漢人卻是最大的受害者。
每到放偷節,女真人、契丹人、以及故意偷竊的漢人,就將目標瞄準部分家境殷實的漢人,大偷特偷。
甚至直接當面拿,美其名曰“明偷”。
嗯,明偷也是偷。
至於這一日合法的偷情通姦,更是荒謬透頂。
也不知契丹人為何能發明這種節日。但據說最早是鮮卑人的節日,契丹人也是繼承者。
李巽提到放偷節,難道這件皇帝欽問的大案,和偷竊有關?
卻聽李巽繼續說道:“放偷節這一日,就連九龍山崇聖宮、磐寧宮也是象徵性的不上鎖的,說是便於大金的列祖列宗過好放偷節……”
李桓聞言神色一動。
九龍山可是金朝皇陵所在啊。
北京有兩大皇陵,一是明十三陵,二是金十七陵。
城外的九龍山(後世房山),埋葬了女真十七帝,包括追封的祖宗十帝,以及金朝九帝中的七帝。
金皇陵,後來被魏忠賢毀了。
金皇陵的崇聖宮和磐寧宮,就是祭祀諸帝的神宮,也是皇帝祭祖時住的行宮。
所以,那裡絕對是金朝重地。
那麼這件大案,肯定和金朝皇陵有關了。是皇陵被盜掘?
李巽喝了一口李桓斟的茶,語氣越發凝重了:
“這一日,收藏在兩大神宮之中的一件重寶,居然不翼而飛了。不但寶物失竊,還死了一百多個人守陵的宮人,死了幾個祭祀的薩滿。”
“賊人哪裡是偷?根本就是搶劫殺人!”
“你知道這件寶物是什麼?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本來淡定的李桓,聽到這四個字,也差點跳起來。
他萬萬沒有想到,金陵神宮中失竊的重寶是傳國玉璽!
“真是傳國玉璽?”李桓不敢相信的問道,語氣都有點顫抖了,驚愕之色都難以掩飾。
重生以來,他第一次這麼激動過。
兩百多年前,後唐李從珂在契丹大軍攻陷洛陽之際,抱著傳國玉璽自焚玄武樓,從此傳國玉璽不知下落。
以至於之後的石敬瑭,因為沒有傳國玉璽,只能當白板天子。
可是後世史學家猜測,傳國玉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