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鞏州、洮州、鳳翔幾個榷場,出賣北珠、貂革、人參、甘草、北絹、青鹽,都是大宗啊。這以物易物,不知添了多少麻煩。”
原來,金國嚴重缺銅,導致銅錢荒,所以規定和南宋貿易,禁止用銅錢,以免本就不多的銅錢流入南宋。
同時,金朝千方百計吸納南宋的銅錢。可是南宋又不傻,同樣禁止銅錢流入金朝。
李桓知道,這其實就是古代版的金融戰。
為了造銅錢,金朝多次下令收繳民間銅器,禁止百姓尤其是漢人擁有銅器。可是屢禁不絕,仍然銅荒。
號稱“小堯舜”的金世宗,不計代價的鑄造銅錢,結果鑄錢十四萬貫,成本卻耗費八十萬貫,虧血本。
之所以血虧,一大原因就是各個環節的貪汙。很多經手鑄錢的女真貴族,直接把銅料帶回家,這還怎麼玩?
“小堯舜”無奈之下,只會放棄鑄錢大業。
金人為了解決錢荒問題就印紙鈔,也就是交鈔。朝廷以銅錢為準備金,規定交鈔能兌換銅錢,用法令強行推行交鈔流通。
交鈔因為能兌換銅錢,倒也穩定流通了一些年。可是如今,朝廷似乎是缺銅錢了,對銅錢貿易的禁令查的更嚴。
出現這種情況,準沒好事。
李桓忽然想到,大概在金章宗末年,金國交鈔極度貶值,信用崩潰,導致交鈔萬貫只能買一個燒餅。當時有次發放軍餉,用了八十四輛大車運交鈔。
真就是擦屁股都嫌硬。
今年是1206年,已經是金章宗末年了。估計今年之內,交鈔就會大幅貶值!
李桓立刻問道:“大父,岳父,我們兩家,還有多少交鈔?銅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