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
“一事發生,必有因果。一人行事,必有動機……尋因果,求動機,便可知事知人……”
“……是什麼?為什麼?所以首先,觀察要格外上心。用心於有意無意之間,時日一久就習慣成自然……”
“……誰受益,誰得利,誰能做,誰會做……假設有很多種,但其中一種肯定是最合理的……”
眾人對這位印主的話,同樣如奉圭臬,聽經一般肅然聆聽。
堂主和印主的授課,讓眾人都覺得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聰明瞭不少。
李桓講完課後,吩咐道:“晚上繼續講故事!”
所謂講故事,就是讓他們自己編造故事,而且故事必須符合邏輯,沒有漏洞。還要曲折動人。
這考驗的是思考力、想象力、記憶力、表達力、知識儲備、眼界。
其實就是思維訓練和情景模擬,遠非編故事那麼簡單。
……
第二天,三月三十。
一大早,李桓和雲裳就帶著折重簡,以及三十個學員,一起告別雲禟等人,離開了灃塬。
當天晚上,就到了長安石抹府。
第三天,李桓等人就和耶律寅娘、蕭福果一起,一行百餘人離開長安城,往東而去。
數日之後,就過了險要的潼關。
一路上沿著水陸驛站進入河南,再沿著運河北上,時不時見到調動的金軍,以及人心惶惶的百姓。
宋軍北伐的危機一日比一日嚴峻。成千上萬的金軍,開始彙集在淮北。
天下宏大,江山如畫,可中原大地已非漢土,淪陷異族多年了。
此時的中原,看上去似乎有些盛世繁華的樣子。
起碼錶面上。
起碼對女真人而言。
可是李桓和雲裳根本無心觀賞中原大地的風光。
他們看到,很多田間地頭的漢人,都已經辮髮左衽了。
衣冠服飾的胡化,比關中更嚴重。
過了還沒有改道的黃河,到了四月二十八,李桓終於看到了一座雄偉的城池,佇立在大山腳下。
那就是後世的北京啊。
中都,我來了!
pS:第一卷《長安春》至此完結了。明天開始第二卷:《臨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