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在岸邊折柳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再用柳枝蘸水,遍撒全身。
雲裳和朱梅脫下鞋子,和其他少女一起在河邊洗腳,嬉水,徜徉。
有漢家少女跣足嬉清波,揮舞柳枝,相互淋水,脆生生的唱著流傳百年的祓禊歌謠道:
“歌祓禊聲楚調,引遊人競喧笑,酩酊誰家年少,眠芳草…”
又有漢家少年歌曰:
“佩蘭幽幽兮折柳青,春波盈盈兮歌伊人…曲水兮流觴,駐馬兮岸上…”
很多人甚至只穿一條褲衩,跳入河水遊向河心,沐浴清波。
這便是王維詩中的“祓禊向中流”了。
李桓看著這一幕,心中忽然有些悲涼。
一旦亂世來臨,蒙古鐵騎南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哪裡還能看到這一幕啊。
誰能守護這片刻的安寧美好,守護這些少年少女?
誰?
…………
就在李桓和雲裳等人在長安城外參加祓禊之時,距離長安六十里外的東方官道上,正有一隊鮮衣怒馬的行人,囂囂前進。
他們的馬,都是難得一見的西域良駒。
為首之人,是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少女,約莫十七八歲,一身火紅的披風,英姿颯爽。
她躍馬揚鞭,縱橫馳騁,一馬當先,猶如一朵紅雲飛過。
她身邊的騎兵,居然都是女兵!
“二娘子!”身邊女騎士勸道,“長安在望,二娘子慢點趕路,今日必到長安。”
那二娘子一勒馬,喟然嘆息:“可惜!本是想趕到長安,參加上巳祓禊,誰知還是慢了一步啊。”
另一個女騎士笑道:“二娘子莫急,今日還是能到的。元妃娘娘和使相官人可是叮囑過二娘子,不要急著趕路,免得傷了馬力。”
二娘子點點頭,緩轡而行,颯然說道:
“前面就是灞橋驛,俺們在灞橋驛站歇息一個時辰,未時一定要到長安,還能趕上巳節的尾巴。”
“在長安待上三五日,我們就繼續西行!”
“哼,那些女真權貴不信俺家出自隴西李氏,俺就要找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