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既然不知道要後退多遠,那麼就不能後退。
說白了,只要後退開始,又沒有能夠及時建立起新的戰略防線,那麼美軍就無法在後退中停住腳步。
換句話說,即便要後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條新的戰略防線,而當時沒有人知道應該把這條防線建在哪。如此一來,也就無法構築新的戰略防線,只能繼續在前沿死守,最多隻能在堅持不住的情況下後撤。
結果就是,尼米茲沒有采納斯普魯恩斯的建議,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動,並且尋找機會奪回制海權。
為了安撫斯普魯恩斯,或者說為了給他打氣,尼米茲親自幫他申請了將軍銜。
雖然羅斯福依然不大瞭解這個在參戰後才異軍突起的海軍將領,但是在經過珊瑚海大海戰與所羅門海戰之後,美國海軍中已經沒有人不知道斯普魯恩斯是誰了,而且海軍部長金將也同樣器重斯普魯恩斯。在金將與尼米茲的共同推薦下,以及為了鼓舞海軍士氣,羅斯福批准了斯普魯恩斯的晉升申請。
只是,將軍銜對斯普魯恩斯來說,沒有半點價值。
在美軍中,軍銜與職務是分開的,軍銜的好處體現在待遇與地位,即軍人的津貼、福利都直接與軍銜掛鉤,且在見面的時候,肯定是下級主動向級敬禮。至於指揮權,則與軍銜沒有直接關係。按照美軍的指揮體系,指揮權由職務決定,哪怕斯普魯恩斯只是少將,只要他在第31艦隊司令官的位置,而且第31艦隊司令官的職務比第32艦隊司令官的高半級,就算米切爾是中將,也得聽從他的指揮。
顯然,晉升並沒有給斯普魯恩斯帶來更大的許可權。
當時,他依然以第31艦隊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兩支艦隊聯合指揮官的職務,全權負責艦隊作戰。
問題是,他的權力只在戰術層面。
雖然做為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有向戰區艦隊司令官提交作戰計劃的權力,也有權制訂作戰計劃,但是要不要採納,以及是否調整作戰計劃,都是戰區艦隊司令官的職權,且艦隊司令官必須服從。
說白了,在總體作戰方向,依然由哈爾西決定。
顯然,斯普魯恩斯對哈爾西不會抱太大的希望。
戰前,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的關係非常不錯,甚至可以說,斯普魯恩斯能夠得到尼米茲的重用,就與哈爾西有關。參戰後,兩人的私下關係也非常好,斯普魯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隊指揮官就是由哈爾西推薦的,而且隨後哈爾西還推薦他來指揮艦隊作戰,讓尼米茲把米切爾排在了後面。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根本就不是一種型別的將領。
最重要的是,兩人的戰略觀念有很大的差別。
一直以來,斯普魯恩斯都持在堅守防禦的基礎,有計劃的退卻,把美軍在戰略空間的優勢發揮到極限,抵消中隊在軍力的優勢,從而讓美國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動員,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敗之前,讓戰爭潛力爆發出來,獲得大逆轉的機會,並且為取得最終的勝利打下基礎。
戰後,很多軍事學家都支援斯普魯恩斯。
在某些人看來,如果斯普魯恩斯的戰略主張佔據了風,那麼美國就很有可能成為這場大戰的最終勝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魯恩斯的主張根本佔不了風。
道理也很簡單,在政治與外交,美國承受不了失敗所產生的後果,甚至不能在戰略有半點軟弱。
別忘了,日本已經戰敗,英國也搖搖欲墜,紅俄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戰略,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優勢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沒有優勢。在大西洋戰場,美英盟軍的優勢也非常有限,如果英國戰敗,那麼美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時在兩個大洋擊敗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