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資助帝國的化工企業進行深入研究,提高煤炭化工水平,用煤炭來生產液體燃油,比如煤焦油,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取代重油。二是建立戰略儲備機制,在和平時期儲備燃油等重要的戰略資源,確保在戰爭初期有足夠的供應。
只是,這些事情都超過了海軍戰爭部長的職權範圍。
一九零四年初,馮承乾正式向卡普里維提出,應該及時建立國家戰略儲備機制,在和平時期囤積戰略資源。
可惜的是,在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人知道戰略儲備的重要性。
別說卡普里維,連很多陸軍將領都認為馮承乾這麼做是多此一舉。
比如,在四月四日的御前會議上,幾名陸軍將領就提出,德軍有望在半年之內擊敗法國或者俄國,迅速結束地面戰爭,而孤立的英國將別無選擇的與帝國媾和,因此沒有必要為了帝國海軍而大量囤積戰略物資。至於帝國陸軍,絕大部分物資都在國內生產,也沒有必要在和平時期囤積。
所幸的是,有清醒認識的不僅僅是馮承乾,還有已經出任總參謀長的施利芬。
四月十日,馮承乾與施利芬一同前往波茨坦皇宮。要想建立戰略儲備機制,首先就得說服德皇。
“你們真的覺得有這個必要?”雖然德皇非常信任馮承乾,也相信施利芬的能力,但是在建立戰略儲備機制的問題上,依然有點搖擺不定。主要就是,需要為此耗費大量的國家資源。
馮承乾沒有急著開口,沒有陸軍支援,海軍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
施利芬點了點頭,非常認真的說道:“雖然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有能力在半年之內擊敗法國或者俄國,但是同樣不可否認,不管是法國、還是俄國,只要露出敗相,英國就會立即參戰,我們也就不可能在半年之內取得勝利。”
腓特烈三世的眉頭跳了幾下,神色顯得非常嚴肅。
“當然,也不是沒有速勝的機會,只是非常渺茫。”施利芬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我們能在三個月之內擊敗法國,英國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參戰的準備工作,也就不會參戰。這不是一個確切的判斷,而會跟隨時間發生變化。如果戰爭在十年之後爆發,留給我們的時間也許只有兩個月,說不定不到兩個月。關鍵在於,如果我們不能在英國參戰之前擊敗法國,將毫無疑問的演變成為一場持久消耗戰,而帝國的資源不足以支撐這樣的戰爭。”
“果真如此,即便有戰略儲備,也於事無補。”
“話雖這麼說,但是我們的準備越充分,取勝的把握就越大。”
“是嗎?”
施利芬長出口氣,說道:“如果爆發全面戰爭,我們首先得把重點放在西線,集中兵力打垮法國,爭取取得色當會戰那樣的結果。為此,我們著手調整國內的鐵路系統,在西線大量修建支線鐵路,擴大幹線鐵路的運輸能力。問題是,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擊敗法國,就得立即調整戰略。”
“怎麼調整?”德皇沙場征戰數十年,十分了解軍事問題。
“由進攻轉為防禦。”
“這……”
“不管是現在,還是十年之後,只要我們主動發動進攻,就算不能擊敗法國,也能把戰線推進到法國境內。如果不得不轉為防禦作戰,我們就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此在敵國境內打對我們最為有利。”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施利芬的意思。
“打不敗法國,就得把重點轉向東線,爭取在英法的戰爭潛力全部爆發出來之前擊敗俄國,掃蕩東歐地區。如果能夠迫使俄國退出戰爭,並且控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地,我們就有望獲得奧斯曼帝國的支援,從而打通地面交通線。按照我的估計,大概需要兩到三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