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真假白銀還真。”
“行,那我先看看。”
“隨便看,有看上的價格優惠,沒看上的也不要緊,做買賣的嗎,不讓看還怎麼做生意。”
王小濤蹲下去的時候,視線完全落在了一件香爐,其實從走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注意到這樣一件香爐,也正是因為這件香爐才會停下腳步。
直到這會,腦海中迴盪的還是神眼天瞳能力下,看到這件香爐是的一幕畫面,先是濃乳的乳白色霧氣,接著又是神眼天瞳的鑑定聲。
這可是真正的寶貝!
九州自古以來就有焚香的習慣,而需要焚香的場合更是有很多,家中祭拜灶王爺灶王奶奶需要用到香爐,寺院、庵堂、禪寺、佛堂、道觀、宗祠等等等等,需要用到香爐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只是根據使用地方的不同,香爐的材質有所不同,像寺院、道觀這些公共場合,一般都以銅質香爐為主,私人場合則是銅質和瓷質都有。
香爐最早出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不同那個時期的鼎,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出現,是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歷代使用的香器包括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和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燻球、香插、香盤、香夾、香盒、香匙以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製作香爐的主要材質,以銅器為主,兼顧陶瓷、金銀、竹木器、以及玉石和琺琅。用途亦有多種,或作香薰、或作陳設,或敬神供佛等等,形狀常見為方形和原型,方爐一般四足,圓爐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
有關香爐起源的年代,迄今還沒有確切的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東漢越窯褐釉香薰,晉代越窯青釉提爐,宋三足鼎式香爐,以及十分少見的唐三彩香爐,和明萬曆青花料香爐。
明萬曆青花三足香爐,又根據青花色料的不同,分為回青料和石子青料,其中以回青料的價值為最,石子青料的價值要大打折扣,遜色不少。
眼前這件香爐,為瓷胎材質,青花釉色,胎體厚重,釉面乳白瑩潤,爐外壁有三幅開光圖案,裝飾效果極佳,色彩瑰麗,絢麗多姿。
“沒想到,還能再次遇到如此精美的,萬曆早期的回青料青花三足香爐!”
高九厘米,直徑二十二厘米,爐身描繪青花鸚鵡牡丹圖案,青花鸚鵡栩栩如生,牡丹枝繁葉茂,畫面構思精巧,線條流暢。
鸚鵡自古至今都寓意吉祥,是地位、財富和文化的象徵和表現,此爐身上所描繪的青花鸚鵡,炯炯有神,嘴唇緊閉,展翅欲飛。與春風裡的富貴牡丹結合在一起,一動一靜,兩者結合,立體感非常強烈,整個生動自然,清新脫俗的畫面,就這樣呈現了出來。
青花鸚鵡和富貴牡丹,全為單線繪製,如鋼絲般挺拔,遒勁有力,爐內胎施青白釉,釉肥色正,上下兩節,留有介面縫隙,為典型的明代製造的瓶、爐等瓷器特徵。
爐內還有一些零散灑落在爐底的小黑點,俗稱窯粘,是燒製瓷器時草木灰飄落所致,鑑定是否為萬曆時期的爐器,此為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所在。
足底露胎處,可見乳白色的高齡圖,三隻乳足飽滿,有較深的摩擦痕跡,必定為寺廟活大戶人家祭祀所用。
另外這個香爐還有最特別的一個地方,青花釉料髮色純正,鮮豔幽箐,典型的回青料青花色料的特徵。
明末從嘉靖年開始,從西域運來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為青花的色料。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