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限房”恰巧可以充當很好的角色。因此保持“兩限房”的適當的投資規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須的。
但必須明確:“兩限房”究竟是一種臨時的調控市場的手段,還是長期的住房保障的基本形式?如果明確了“兩限房”的商品房屬性,它就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執行規律,不能違反市場競爭的原則。如果定位為保障性住房的一種形式,就應該在產權和屬性上和商品房區別開來。
關於“兩限房”的定價問題,現在的基本做法是政府根據同一地區商品房的價格設定一定的下浮比例(如北京市一般比同一地區類似商品房價格低15…30%左右),政府在稅費和土地出讓金上並沒有減免,在市場供銷兩旺,房價上漲的週期中,由於銷售有保障,信貸支援比較寬鬆,專案審批相對較快,因此參建商還有一定的利潤保障,一些開發商則主要是想借此密切與政府的關係,以期在其他商品房專案上獲得支援,或是出於公司品牌建設的考慮。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加快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3)
但由於2008年下半年以來,商品房價格普遍下跌,一些地區商品房價格甚至已經低於“兩限房”的價格,但“兩限房”的價格不能隨市場的變化而作出調整,開發商必須被動接受。同時由於嚴格了對購買人的資格審查,開發和銷售週期變長,出現了設計的套型與實際需求有偏差,銷售環節難以控制等現象,導致開發商利潤無法保證,“兩限房”土地出讓多次出現流拍現象。為此,市政府對土地“招拍掛”的政策進行了調整,調整出讓地塊中商品房建設指標或其他盈利性專案的比例;或改土地拍賣出讓為招標出讓;或實行“綜合評標確定中標單位”,但這些做法又受到了開發商的質疑,認為容易出現“黑箱操作”或不公平現象,甚至滋生*。而“兩限房”購房人基本上是首次置業自用,普遍認為“兩限房”的價格仍然偏高,與商品房的價差過小,因此購房人開始出現觀望的情緒,棄購也增多。構建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是“兩限房”制度能否規範運做,健康發展的根本。
很多人都有買房和租房的經歷,但近年來,中國住房交易市場有許多見怪不怪的現象。
所謂購房“三假現象”,即:假房價、假首付、假按揭,指開發商或單打獨鬥、或串通個別銀行人員,透過假按揭操縱資金和市場的現象,時有發生。開發商透過資訊不對稱,控制銷售進度、釋出虛假資訊,“見風漲”的現象在房地產市場屢見不鮮。同樣,開發商“捂盤”也時有發生。
在二手房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普遍現象是:一是社會誠信度普遍不高,交易雙方、銀行、中介機構等參與主體相互支援配合、互為制約的機制不完善;房主和租客互不信任,約束和保障雙方權利義務的法律缺乏;二是銀行對交易的信貸支援力度不夠、方式單一、貸款、評估、保險等手續複雜,時間長、費用高,既制約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也影響居民貸款的積極性;三是在租房過程中,中介機構利用資訊不對稱,隱瞞房屋資訊、不合理加價、多收費,甚至騙走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四是交易、貸款、產權過戶的手續複雜、時間長、費用高。
此外,不具備入住條件強行要求入住,延期交房等情況時有發生;入住以後多年仍然用臨時水、臨時電,小孩沒地方入托,要到幾里甚至十幾裡外去上學、去買菜的不是特例;小區沒綠化、入住一年後仍然有人在裝修,四處是工地,半夜經常能施工也見怪不怪;而房屋測繪面積縮水、增加公攤、質量糾紛也時有發生;按揭辦理、房屋評估、保險、產權辦理程式複雜,不合理收費,入住數年拿不到產權證也客觀存在;物業管理不到位,只收錢不服務,糾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