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樓,徹夜通明;燈紅酒綠,千金買醉;笙歌鼎沸,歌舞昇平。這還能叫“貧”麼?當時的社會,看上去富貴繁華,似乎財大氣粗,實際上國家財政,入不敷出,達官貴人,奢侈無度;貧民百姓,度日如年,一遇災害,就會大亂,國家有極大的隱憂。
大宋帝國養兵百萬,一旦出師,刀槍眩目,衣鎧鮮明;登山涉水,宛若長龍,前不見排頭,後不見排尾。如此陣容,如此聲勢,還能叫做“弱”麼?可是人人皆知,軍隊是用來打仗的,不是用來表演的。所謂“東京八十萬禁軍”,嚇唬老百姓有餘,對外作戰就很難打勝過一回,經常是一打就垮,一觸即潰。
這個“貧”與“弱”的後遺症是誰留下來的?外人不知道,趙家的子孫大都瞭然於心。因為歷代的賬簿都儲存在皇宮的檔案裡。只要沒有大災,國家的財政收入年年都差不多,為什麼經濟越來越困難,那是因為開支增加得太快了。也就是冗官(吃飯不做事的官)太多了,冗兵(根本不能作戰的兵)也太多了。
太祖趙匡胤時期,還很儉約,州、縣地方官還有很多缺額,哪有冗官。全國兵員不過30多萬,還在整編、裁汰之中。因此年年結餘,倉庫皆滿。太宗趙光義弒兄奪位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帝位,大量開科取士,並且提高文官待遇,收攬人心,官員總數較太祖時期猛增七八倍之多,由此出現了冗官。他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兩次貿然對遼作戰,把軍隊擴大到了60多萬,連續兩次戰敗,軍隊潰散的就有30多萬人,以後還得陸續收編。他輕開邊釁,慘敗之後嚇破了膽,寧肯忍辱服輸,以弱國自居,再也不敢對外應戰。這就造成了:一、因為不敢對外應戰,所有的軍隊都成了冗兵。二、邊境上經常受到侵掠,不敢還擊,遺患無窮。也就是說,這“貧”與“弱”兩大後遺症主要是由太宗趙光義遺留下來的。既然是祖先闖下的禍,禍延子孫,子孫無話可說,只好默默承擔,在劉太后當權,趙禎自己沒有親政之時,他已經發現了一位膽大包天的能臣,此人名叫范仲淹。劉太后權傾天下,沒有人敢去惹她,范仲淹居然敢向她上疏,請他歸政於皇帝。群臣都捏了一把汗,幸虧劉太后沒有理他。劉太后去世,趙禎就把范仲淹提為右司諫,鼓勵他遇事直言。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君子滿朝的仁宗時代(7)
有一次江淮大旱,百姓流離失所,范仲淹上疏請派員前往安撫救濟,皇帝沒有及時批答,他就很不客氣地急奏:“如宮廷中半日不食當如何?”皇帝一點也不生氣,立即指派他去救濟。他即日成行,所到之處,開倉放糧,豁免一切苛捐雜稅,努力幫助災區百姓度過難關。在回朝覆命時,他帶回幾大捆災民所吃的叫做“烏味草”的野草,請朝廷傳示給六宮貴戚,希望大家知道民間疾苦。這個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公元989年生,兩歲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他就跟著姓朱,取名朱說。逐漸長大知道自己的家世之後,他就涕泣辭母,外出發奮求學,就讀於應天書院。在求學時,生活極為艱苦,即所謂“斷薤畫粥”每天煮粥一大碗,凝固以後劃為幾塊,進食時以薤菜數莖,和鹽而食。讀書疲倦了,就以冷水洗臉提神。後來他中了進士,做了官,迎養母親,才改回原姓,更名仲淹。他不以母親改嫁為恥,一生中與朱氏異父兄弟友好相處,經常來往。足見他做人很有人情味,並不是一個死讀書的道學先生。
他從擔任專職的言官開始,對於當時不良的社會風氣——任人惟親,官官相護,互相包庇,賄賂公行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隨時發現,隨時揭發。這不僅得罪了一大批貪官,而且捅了宰相呂夷簡的馬蜂窩。因為呂夷簡本人就是結黨營私的總後臺。呂夷簡派人勸他“不可妄議軍國大事”,名為勸說,實為威脅。他堅決頂回去,表示寧肯丟官丟命,也不願姑息養奸。朋友們在他揭發個別貪官的時候,還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