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搜刮了五千萬兩財富大搞惡性腐敗,結果是錢財揮霍完了,軍政機構都因腐敗的侵蝕而一片混亂,自己招來了敵國外患而造成北宋覆亡。李師師絕對夠條件稱為絕代佳人,但是趙佶與李師師的交往絕對構不成女人禍水的說法。在北宋覆亡這件大事中間,要追究責任,趙佶自己才是禍水,李師師不僅沒有敗壞他的國家大事,而且很想從旁幫忙,力挽狂瀾。可惜趙佶和楊廣一樣,什麼人的話都聽不進。趙佶對李師師發生興趣,那是因為“朝飯選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人間有味俱嚐遍,只許江梅一點酸”,享盡了人間富貴溫柔,突然對李師師這個異味女人產生痴迷而已,熱情一過,情分也就淡漠了。在國家大難將來的時候,趙佶這個大皇帝措置乖謬,禍國殃民,把自己也賠在裡面。上廳行首李師師卻慷慨獻出家財十萬,以助軍餉,大義凜然。皇帝不如妓女,這是千秋定論,誰也改變不了。
李師師的故事是太離奇了。茶餘飯後,可資談助。所以民間編出來的故事,比真實的記載要多得多。但是品位都不高。例如《宣和遺事》中所錄的那一首《南鄉子》,就不可能是李師師的作品,因為:“慷慨有大丈夫氣”的李師師根本不會有這種軟弱女人的想法:
閒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類仙。暗想聖情渾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憐。 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到早朝歸去晚,迴鑾!留下鮫綃當宿錢。
靖康亂後,李師師下落不明,沒有人能拿出確證來說明她以後的去向,因此就給那些稗官野史、小說傳奇留下了極大的編造空間。既然是野史,怎麼編都可以,但是總的來說,其結局不外乎兩大類。
一是殉節說,如《李師師外傳》中說,金人久聞李師師是“上廳行首”,“必欲生得之”。漢奸張邦昌抓到了她,獻給金人。師師在金營慷慨陳詞,曰“吾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最後取下頭上金簪,吞金而死。魯迅先生把此文編入《唐宋傳奇集》,認為是南宋說書人所編造。宋史專家鄧廣銘則認為是明末文人所為,不可輕信。
二是南渡說,認為師師後來隨逃難人群流落江南。但也只是傳說,只能舉出一些詩句作為證明,並無確據。例如劉子翬的《汴京紀事詩》有:“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衫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南宋雜事詩》中厲鶚也有詩曰:“築球吹笛其流離,中瓦勾欄又此時,檀板一聲雙淚落,無人知是李師師。”看來,李師師的真正下落的確是無人能知,一切說法,都不過是傳說。我們既然無法深究,也不必深究了。'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