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堰塞湖的壓力比地震的壓力更大?
陳國興:比地震壓力還大。如果唐家山堰塞湖不淹沒,城鎮居民還可以住在城鎮嘛,房屋倒塌了以後,在裡面還可以掏一點點東西出來嘛,搶救一點東西出來嘛。災民的安置,那是最難的!因為面太大、人太多。關內有些鄉鎮一兩千人,一兩千人那就很好辦了。禹裡有一萬多人呀!
周玲:您剛才說專業救援隊伍除了鄧參謀長以外,還有防疫部隊是吧?
陳國興:對,河南的防疫隊。
周玲:還有其他的嗎?
陳國興:還有陸軍14軍的,14軍現在還住在裡面。
周玲:他們之間怎麼協調呢?
陳國興:部隊與部隊之間是獨立的。
周玲:那麼分工協作呢?
陳國興:分工協作是由我們政府來做,每一天給他們派工作。
周玲(笑):你們給他們派工作。
陳國興:我開玩笑說,我一個小小的黨委書記,這一次官癮我過足了的。“禹裡鄉抗震救災指揮部”我是指揮長,鄧參謀長是一個地師級的大校,我管他,他給我當副指揮長;山東濱州市的市長,是副指揮長。我管著市委書記、參謀長呀……我開玩笑。
周玲:問題是好協調嗎?
陳國興:很好協調,部隊向來軍令如山,那確實很不錯的。每天我給他們派工作,比如說今天值勤來多少(人),收集空投物資多少(人),在機降點轉移物資多少(人),組織疏散災民多少(人),每一天我親筆寫,我派了兩個幹部,就跟兩個部隊銜接,每天早上七點到八點之間,去領兵,把兵領了帶起走。
張譽譯:陳書記,你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接受過捐贈或撥款什麼的?
陳國興:我是6月19號調安辦的,我走之前還沒有。
周玲:那麼關於這些其他的政策的執行就是後面的人來處理了?
陳國興:對,後面。
周玲:還有,剛才您談到5月12號的時候您建了後勤保障組,其他還有些什麼組嗎?
陳國興:有救治組、遺體安埋組、社會治安維護組……一共是六個組。
周玲:對禹裡的恢復重建,您有沒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陳國興:我在禹裡的時候,指導思想就是:以分散為主,以集中為輔。凡是有生產資料的,全部都動員回去。只要他所在的那個地方不是滑坡的地方……
〔陳國興手機響了,他接聽:“喂?……我在說事哈。”陳國興放下電話,回到訪談。〕
陳國興:……以分散為主,就是凡是還沒有失去生產資料的,比如說有土地,而且你的宅基地還可以建房的,我們就儘量動員他們回去自建,搞永久安置,主要以磚木結構為主。另一個就是集中,集中主要集中在城鎮。城鎮今後的點選什麼地方,還沒定呢,有幾個村要集中疏散的,那裡全部整體滑坡,(比如)三八村,整個村子一戶人也不能住,它就要整村移。整村移採取兩種辦法,一是集中選點,二是異地移民。
周玲:就是移到禹裡以外?
陳國興:對,禹裡以外。本鄉能夠安置的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本鄉安置,本鄉實在不能安置的給上面(協調)……
周玲:這大概有多少人呢?
陳國興:不多,如果堰塞湖水回下去以後,禹裡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千人左右。
周玲:其他人都是內部消化?
陳國興:可以內部消化。很多人已經早早地回去建設自己的家去了。他自己的地要種呀,對不對?另外過渡(安置)這一塊,目前建板房還沒辦法,還是住的帳篷。
周玲:您現在的職位是什麼?
陳國興:我現在是安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