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之間。”
羅騰飛道:“再探!此外,我軍後撤十里!”
命令傳達,諸將皆是一愣,這未戰先退,絲毫不是羅家軍的作風?,而且此舉可能會助長他人士氣,滅掉之間威風。但軍令如山,各級將校均依言而行,下令兵卒後撤十里。
退了十里,未呆片刻。又有斥候來報:“稟報上將軍,金騎尾隨而來,以漸漸逼近!”
羅騰飛露出了微笑,淡淡道:“再探!我軍再度後撤五里!”
將士依令而行,再度後撤五里,來到了北淝河畔!
斥候第三次來報時,他們之間的距離已不過一里,搖搖可見,對方部隊猶如一長串的火把形成了一條蜿蜒的火蛇,對照著四周的黑暗,正向他們這裡呼嘯而來。
於此,羅騰飛以一口氣後撤十五里,他們本就離荊山鎮有著不短的距離,這撤退十五里,意味著他們已經遠離了荊山鎮這塊戰場。
面對著斥候,羅騰飛沒有繼續再探,而是命他歸隊,備戰。
諸將對羅騰飛的做法莫名其妙,但羅騰飛自有他的用意。
這一戰,羅騰飛將戰鬥劃分為兩個戰場:其一、荊山鎮攻略戰;其二、北淝河遭遇戰。
打一開始,羅騰飛便以料到完顏兀朮一定是領兵出擊,因為這是他的作戰風格,如羅騰飛一樣,完顏兀朮擅於打野戰,擅於在平原上以騎兵擊潰敵人。
最適合他的作戰方法不是鬼謀,而是直接以騎兵沖垮敵人。
羅家軍只有兩萬騎兵,而完顏兀朮卻有七萬餘大軍。其中騎兵六萬,剪除用來守衛荊山鎮的守兵,他可以出動四五萬騎兵,在兵力上佔據著優勢。
在敵弱我強的情況下,速戰速決,顯然是最好,最高明的戰術。
在兵力上,羅騰飛能夠呼叫的兵力並不遜色於金兵,羅家軍的五萬餘眾,加上劉錡的一萬餘八字軍,兵力總和在六萬五千之間。
然唯一不足的正是騎兵,宋朝的大軍多為步卒,羅家軍雖然以騎兵稱雄,但騎兵人數也不過兩萬餘騎,其餘皆是步卒,劉錡的八字軍因為有羅騰飛當年贈送的五千匹戰馬,也配備了三千騎兵,只是跟金國的六萬騎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攻堅戰上,防禦戰上,騎兵的用途有限,但騎兵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支援失勢的地方。
若羅騰飛於完顏兀朮在荊山鎮不遠的地方決戰。一旦荊山鎮有任何異樣,完顏兀朮完全可以在第一時間裡派出援兵支援,甚至於繞至攻方的身後,發動突襲。
如此,攻打荊山鎮的步卒們將會受到致命的威脅,於戰鬥不利。
故而,羅騰飛一口氣撤退十五里,遠離荊山鎮,正是為了將完顏兀朮調離荊山鎮,讓他即便知道荊山鎮有難也無力迴天,來不及支援。
羅騰飛心知完顏兀朮如今到此,未必是中了他的算計,其中更多的成分是源於自信,自信憑藉自己的本事,憑藉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可以在荊山鎮失守以前,擊潰他的騎兵,然後回去支援。
羅騰飛的想法也是一般,他相信劉錡、雷震、魏勝、王俊、一丈青、張天鵬、楊瑛等人不會辜負他的期望,即便他這裡一時不得勝,他們也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攻取荊山鎮。
他們兩人都有對自己實力的自信以及對友軍的足夠的信任。
羅騰飛高舉青龍偃月刀,於陣前高聲呼喝道:“將士們,我羅騰飛自建立羅家軍以來,帶領你們歷經大小戰役上百,未嘗一敗。為我羅家軍寫了下輝煌的篇章。在金國有一句如此傳言‘敵宋易,敵羅家軍難’。今日,我們需要再度告訴眼前的金狗們,我羅家軍,是他們金兵的剋星。殺!”
羅騰飛身後的各將兵齊聲應和。“羅騰飛必勝!羅家軍必勝!”的呼聲,傳遍大地,直衝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