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的論文;反正;作為一次國際會議;僅僅誘變基因的部分;已經夠乾貨了。
若是2年後的國際會議;中國學者等閒都不會在上面表重量級的論文。
當然;頂級的國際會議又不一樣了;期間表的論文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可惜“國際醫學生物工程大會”並非是頂級的國際會議;雖然在8年代;它的調調在中國還是很高的;楊銳也覺得沒必要將研究一股腦的都拿出來。
一個專案做幾年時間是很常見得;像是鉀離子通道的相關專案;隨便扯一個出來;都能騙兩三年的經費;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專案組難道就一篇論文都不寫了o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專案組要是一篇論文都不寫;明年的經費都找不到;更別說把專案繼續做下去。
別說是8年代了;早在7o年代乃至6年代;科學界就不得不變的浮誇了。
能表三篇論文的專案絕不表兩篇;能拆開表的論文絕不合並……
楊銳從3年後回來;這種習慣更是根深蒂固;將本來就是三個部分的專案寫成三篇論文算得了什麼;把本來是一個部分的專案拆成三篇論文的事情他都做過。
同樣的事情;走在科學前沿的歐美學者也做的很順手;最快看完楊銳論文的學者其實也就是抱怨兩句;見楊銳如此回答;也只能咂咂嘴;道:“這兩部聯絡的非常緊密;這是一個很好地場合;你應該完整的闡述你的觀點;這能方便大家的交流。”
楊銳呵呵一笑;問:“就論文而言;您目前有什麼建議?”
“這個……我還沒有看完;哈哈;還不好說;恩恩;我要再仔細讀一下。”老外稍微有點不好意思了;這麼大的論文;粗略的看完二十多頁就很厲害了;給出建議卻不是一下子的事。
而且;不像是其他人的論文;楊銳可是站在3年高的巨人肩膀上;寫的這篇論文;別說是明顯的謬誤了;即使生物科學再展3年;也只能完善他的論點;不可能證明他的論文有錯誤。
論點論據環環相扣;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這樣的論文是很難找出毛病的。
“非常完美的工作。”旁邊的一名澳大利亞學者;卻是翹起拇指向楊銳示意;又道:“你是怎麼想到這個主意的
“哪個主意?”
“誘導基因突變;我知道;現在看起來;理由是很充分的;但你怎麼就決定要用這種方法了?”
楊銳輕笑兩聲:“我覺得是個好辦法;沒有多想。”
“用這種方法的話;你得到哪種突變基因;就要就某種突變基因研究下去了;對嗎?”澳大利亞人層層深入。
楊銳點頭:“是這樣沒錯。”
“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會研究不下去吧;你會不會誘導了突變基因;但是無法做下去;而選擇了其他的突變基因?
澳大利人一下子問到了關鍵問題。
附近的幾個人都看向楊銳。
基因的突變是隨機性行為;而被突變的基因卻不一定好研究出分子機理。以3年後的技術;還有無數的基因研究不出分子機理;作為一門剛剛開創的方法;澳大利亞人的想法是再正常不過的推理了:
楊銳一定是誘變了多個突變基因;然後選擇了其中最容易研究的;分析了分子機理。
如果沒有第三部分的論文;也就是楊銳寫在後半段的論文提要;大家或許不一定會這樣想。
但楊銳都做出分子機理了;那他手裡;說不定還掌握著幾個突變基因。
對於剛剛看過論文的領域內專家來說;這可是個不大不小的誘惑了。
楊銳也意識到了此點;卻是含混不清的道:“我的運氣比價好;總之;我在基因挑選上沒有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