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出身貧窮自詡為孫中山先生信徒的直系將領馮玉祥、胡景翼等人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控制的北洋政府。10月28日,馮玉祥等將領又發出召集和平會議的通電,提出按照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立新政府,歡迎孫中山北上任新政府的領袖。11月1日,馮玉祥又致電孫中山:“一切建國方略,尚賴指揮,望速命駕北來。”被馮玉祥將軍等推出來主持北洋政府工作的皖系軍閥段祺瑞也派出代表許世英專程南下廣州,迎接孫中山北上。
當時在“中華民國”的大旗下,在革命原則上,能不透過戰爭實現中國北方和南方統一,將中國建設成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益於國家和人民大眾的好事。孫中山於是同意北上。11月4日,孫中山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任代元帥,任命譚延輳е鞽執蟊居�捅狽ゾ�隆�11月10日,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主張速開國民會議和廢除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13日,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及隨行人員汪精衛、邵元衝、陳友仁、李烈鈞等登上永豐號軍艦,在蘇聯軍艦“波羅斯基號”的護航下前往香港,途中他最後一次視察了他視為“掌上明珠”的黃埔軍校。
輪渡緩緩開動,從東郊碼頭駛向廣州東南方向的黃埔區長洲島。孫中山記得,半年前初夏的珠江,一涇汪洋,水雲連天,6月16日他就是沿著這條航道,乘坐“江固”號軍艦登上長洲島,宣佈這所在中共和蘇聯幫助下創辦的“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正式開學的。他記得當時校門高掛著“親愛精誠”的校訓,二道門兩旁掛著蔣介石手書的“先烈之血,主義之花”的對聯。在開學典禮上他發表了著名的校訓:“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夫勤夫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這一校訓,幾年後經徵集譜曲,成為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國歌!
蔣介石和黃埔軍校方面以軍校最高禮節——閱兵儀式,迎送總理。
此時頗受孫中山稱讚的原中共廣東區委軍事負責人周恩來已就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孫中山在檢閱黃埔軍校學生時對蔣介石和周恩來說:“餘此次赴京,明知其異常危險,將來能否歸來尚未一定。然餘北上,是為革命,是為救國救民而奮鬥,又何危險之可言耶?……餘所提倡之主義冀能早日實現,今觀黃埔軍校學生,能忍苦耐勞,努力奮鬥如此,必能繼吾之革命事業,必能繼續我之生命,實行我之主義。凡人總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餘即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我未竟之成,則可以死矣。”
第二天孫中山一行人在香港乘日本“春陽龍”號郵輪前往上海。孫中山之語不幸言中,此行竟成永別,此次會面也成為他和蔣介石、周恩來最後一次會面。
孫中山離開廣州城,蔣介石放手擴充實力。在孫中山離粵後的一個星期,即11月20日,在周恩來的參與下,黃埔軍校教導團成立。一個月後又成立第2團。這支直接由蔣介石組建和掌握的軍隊,由何應欽和王登雲分別任第1團團長和黨代表;由王柏齡、張靜愚任第2團團長和黨代表。沈應陽、胡公冕、陳繼承、顧祝同、蔣鼎文、季文、鄭洞國等人任營長、營黨代表。
雖說只有兩個團,但這是國民黨透過自己辦的軍校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對國民黨來說分外重要;也是依照現代軍事理論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有較強的戰鬥力;也是中共方面支援下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在初期深受中共的影響。就個人而言,此部與周恩來息息相關。
黃埔一期生劉天回憶說,周恩來來到廣東之前,“在共產黨內地位,還只是一個地方幹部而不是中央幹部。但他是很聰明的,他看到了黃埔軍校在革命過程中的重要”。周恩來以極大的熱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