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不紊;真正亂了套各自為戰的,是長州軍。
長州軍對新式步槍的運用,僅限於剛剛掌握了射擊技術,對“拼刺刀”,還相當生疏。訓練既有限,也幾乎從未在實戰中運用過——和幕府打,基本上還沒到“拼刺刀”的階段,幕府軍隊就崩潰了。
許多武士出身的的官兵,都揹著太刀,和中國人短兵相接的時候,不少人本能地扔掉步槍,拔出太刀。可惜,這不是在比武,有的長州軍人剛剛擺好架勢,軒軍士兵的刺刀就捅進了他的肚子。
所以,沒有過太久,鷲颺嶺上指揮作戰的大村益次郎和山縣有朋,就難以置信地看到,藍潮和黑潮的界限漸漸重新明晰,接著,藍潮推著黑潮,一步步向谷中移來。
山縣有朋暴跳如雷,大吼:“把預備隊派上去!”
大村益次郎面上肌肉微微抽動,說道:“預備隊只有八百人,濟得什麼事情?這只是中國人的前鋒,他們的主力還在後面。”
就在這時,中國部隊的東南方向,也即其右側翼突然傳來了激烈的槍聲,山縣有朋一愣,隨即大喜過望:“是派到防府的福田俠平部,他們迂迴到位了!”
*(未完待續。。)
第三十三章 鷲颺嶺
大村益次郎微一咬牙,傳令:預備隊上!
大村益次郎在望遠鏡中緊張地觀察著東南方向的動靜,他沒有山縣有朋那麼樂觀,畢竟,福山俠平部只有千把人,眾寡懸殊,雖然出其不意,但是否可以衝亂如此強悍的敵軍的陣腳,難說得很。
他的擔心不是多餘的,谷口中國人的反攻沒有受到右翼變故的任何影響,預備隊的八百生力軍的加入,也無法阻止愈來愈多的藍色身影湧進木瀆谷。藍色的潮水前湧的勢頭只稍稍停頓了一小會兒,便重新恢復,並且開始漫向兩翼,除了在正面步步推進,亦從左右兩個方向長州軍壓來。
而中國部隊右翼的槍聲漸漸地疏落下來了。
再不後撤,谷口的長州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大村益次郎長嘆一聲,傳令:“撤!”
黑色的波濤向後退去,回流到鷲颺嶺上。
藍色的潮水湧進木瀆谷,無窮無盡,最終,在西北、西南、東南三個方向上,對鷲颺嶺形成了半包圍。
事實上,福山俠平部雖然按時迂迴到位——這點其實相當不容易,但他們對於軒軍的攻擊,並沒有達到“出其不意”的戰術效果。
軒軍自美國亞特蘭大戰役開始,就特別注重對側翼的保護,這已經成為軒軍的戰役戰術習慣動作,並重彩濃墨地寫入操典。
軒軍行軍、佈陣,是“立體”的,而不是“線性”的。左右側後翼永遠佈置防守部隊。在全軍進行移動的過程中也不改變這一基本格局。
這種移動。不僅僅指部隊的行軍。也包括陣地的轉移、塹壕的延伸、炮位的變化、後勤的調整。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全軍各部,永遠保持一個相互呼應、隨時可以互相支援的態勢,除了騎兵,非特殊任務,儘量不遣孤軍在外。
軒軍這種戰法,當時南軍以勇悍聞名的統帥胡德都無從下口,福山俠平部區區一千人,正所謂:“濟得什麼事情?”
福山俠平部的進攻。被第三師第十團一部死死扼住,騎兵團繞到長州人側翼,一個突擊,長州軍就亂了套。第十團的黑兄弟們趁機吶喊著發起反衝鋒,漆黑的面孔在日本人的眼裡猶如魔鬼,福山俠平部崩潰了。
在隨後的追擊戰中,福山俠平本人被流彈擊中而死。
長州軍這一路“分兵”,算是全軍覆沒了。
鷲颺嶺上,大村益次郎和山縣有朋兩個,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此時。小郡全軍,還有三千二百餘人。加上山口城內的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