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指揮作戰。”
唯一不同意總統夫人意見的人就是總統。
林肯看出了格蘭特和他的前任們最大的不同:之前的東線諸帥,一碰壁就往回縮,而格蘭特真所謂撞到南牆也不回頭,自己固然頭破血流,但面前那堵曾經高不可攀的牆壁卻開始鬆動了。
換成格蘭特的前任,碰得這麼狠,不想往回縮亦不可得,因為部隊早已撞得散了。而格蘭特的部下雖然受創深重,卻依然鐵板一塊,鬥志昂揚。這種統御力,林肯沒見過。
但只有他一個人這麼看沒有用,特別今年是大選年。
主和派不用說,天天拿著血淋淋的傷亡數字嚇唬選民,就算主戰派裡邊,林肯也有不少政敵:瞧瞧你這個總統用的是什麼人,打的是什麼仗!
有人開始拿軒軍說事。
軒軍初到東海岸,是在紐約下的船。休整換裝後開拔。從暫充軍營的學校到火車站。穿過了大半個紐約市。紐約市民對這支衣甲鮮明、行伍嚴整的部隊印象極深。當時就有人抱怨,這麼好的軍隊為什麼不留在東線,而是派往鳥不拉屎的西線?
後來,軒軍先有查塔努加大捷,再有南下破竹之勢,東邊的人們愈發眼熱,慢慢發展成這麼一個邏輯:東線相持不下,如果有軒軍這樣的一支精銳加進來。不就可以立刻打破僵局了嗎?東線解決了問題,西線還是個事嗎?
愈來愈多人批評聯邦政府的根本戰略錯誤,應該重東輕西才對!
就有人要求調軒軍到東線參戰。
格蘭特製造的傷亡數字使這種論調倏然升溫,人們都在嚷嚷格某無能,似乎關某一到,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這些人都忘了或假裝忘了,格蘭特之前在西線,也打過大勝仗,包括查塔努加大捷也有格某的功勞。
林肯對局面看得很清楚,東線短時間內肯定還是個相持之局。但這種相持是緊緊頂在一起的相持,終究有一方會支撐不住;以前那種相持。是遙遙相對,就算海枯石爛了,也出不來個勝負分明。
可政敵們是不管這個的。選民們也不會去費心瞭解這個,他們只要結果,這個結果不是小打小鬧的小勝,而必須是一場可以決定整個戰局的大勝。
林肯要他們的選票,就得給他們這個結果,既然東線不能指望,就只能寄望西線。
對於西線來說,這個結果就是拿下亞特蘭大。
西線目前的進度,已經超出預想,林肯無法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也明白亞特蘭大絕非旦夕可下之城,可如果不盡快拿下亞特蘭大,滿足選民們對勝利的渴望,用不著等到投票的那一天,選情便會逆轉,就算關卓凡和謝爾曼還是在正式大選之前拿下了亞特蘭大,對林肯來說,恐怕也太遲了。
就是說,拿下亞特蘭大的時間點,必須比原計劃提前。
關卓凡和謝爾曼都有點頭皮發麻,特別是關卓凡。
軒軍的情況特殊,關卓凡所謀者有賴於林肯的大力支援,如果林肯下臺,主和派上臺,關卓凡一番心血自然大半東流;即便上臺的是主戰派,萬一腦殘了真把軒軍往東邊調,他奉命還是不奉命?
東線當然要去,可是絕非此時。
所以,不論為林肯還是為自己,都得完成提前拿下亞特蘭大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亞特蘭大防守嚴密,如果胡德跟約翰斯頓似的,縮起頭來抱團,倉促之間下嘴還真不容易。
幸好胡德還是比較給力的,再次主動出擊了。
關卓凡和謝爾曼反覆研議,攻取亞特蘭大的戰略如下:
正北方向純取守勢,原則上不主動進攻,封死亞特蘭大北上道路就好。
左路軍關卓凡部由北而東,再折而向南,沿亞特蘭大東翼,一邊向內擠壓南軍防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