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令名,唯以他這個九弟的緣故,終於留下缺憾。然而在自己來說,不管對曾國藩如何敬重,現在卻不是替他惋惜的時候,他身上所背的這個包袱,自己這次亦要用一用。
想是這麼想,說出來的話,卻仍然恭謹。
“督帥明鑑,卓凡受朝廷兩次嚴旨督促,不得不有此一舉。”關卓凡在常州的延宕,為的就是等來這樣一個籍口,“不過卓凡趕到江寧,亦是來聽督帥節制的。至於說攻城,九帥百戰功高,吉字大營更是天下強軍,不是軒軍能夠比擬的。江寧這樣的大城,也只有九帥才拿得下,至於軒軍,無非是列防外圍,拾遺補缺罷了,絕不敢做進城之想。”
*
(寫到凌晨六點,到底寫完了兩章。謝謝艾美艾美和llar兩位堂主,謝謝新舵主彩虹。)
*
第一一九章 鞭子
() “哦?”曾國藩的雙眼攸的一睜,右手在長鬚上微微一頓,才又順著捋了下去。
關卓凡這樣乾脆利落的表態,等於是當場立下了“不進城”的承諾,大出他的意料。在關卓凡來說,這算是極有誠意的表示了,然而以曾國藩的身份和涵養,當然不會說出什麼當面感謝的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忽然說起不相干的事情來了。
“逸軒,聽說你的洋話,說得很好?”
“談不上好,不過聽說寫三項,都還可以對付。”關卓凡很沉靜,絲毫不以為怪,問什麼就答什麼。
“嗯。你在上海和江蘇都辦了電報,算是踐行過洋務的人,聽說軍事上得益不少。”曾國藩問道,“不知你對洋務這件事,怎麼看?”
“下官以為,洋務的事情,若是官、商、洋三者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則可以相得益彰。”關卓凡恭恭敬敬地說道,“像電報這樣的事,于軍務之外,其實在民政商務上,也都很有可資利用之處。”
曾國藩聽得很認真,再問出話來,便已經多少帶著一點讚許之意了。
“高瞻遠矚若太史公者,在《史記》中亦將《貨殖列傳》排在第一百二十九篇,後面僅有一篇類乎跋語的自序,實已將商人列為最後。何以按你的意思,洋務竟似離不開商人?”
“所謂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曾國藩雖已放鬆了口吻,但關卓凡仍不脫恭謹的神態,“督帥是學窮天下的人,卓凡這一點小見識。本不敢在督帥面前賣弄。不過以卓凡看來,西方列強之強,實是得益於商業之興旺。商人逐利,因此可以溝通有無,除行商坐商之外。亦可以興辦實業。其不厭瑣碎,不憚繁鉅,行事迅捷,計較jīng細的長處,不是官府所能做到的,實在是官洋兩端之間。極好的橋樑。”
曾國藩愕然——關卓凡一個旗人,能帶兵打仗,能辦洋務,能說洋話,這已是了不起的事情了,誰想到掉起書包來。竟也頭頭是道?
他是真的能識才賞才愛才的人,不由便改容相向,臉上頭一次現出了笑意,欣慰地說:“逸軒,我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見識。好!好!像你這樣的人才多一些,何嘗不是國家之福?”
“卓凡不敢當。”關卓凡嘴上遜謝,心裡卻在想:說曾國藩學窮天下。雖說是拍馬屁,他到底也還當得起。不過他的見識,總歸囿於時代所限,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己這點商品經濟的粗淺道理,大約是可以令他耳目一新的。
“盡當得起了。”曾國藩微笑道,“然而以你看來,若要辦洋務,當以何者為先?”
“自然是以人才為先!”關卓凡毫不猶豫地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無論中西,只要在洋務上有一技之長,而又能為我所用者,或授以名器,或賞以金帛。悉予招攬,處處留心,則洋務庶幾可成矣。”
“哦?不知逸軒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