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藍鯊旗”。
想一想,挺爽的嘛。
原時空,一直到了1959年,美國海軍才算有了自己專用的海軍旗。不過,這個旗子只在慶典、遊行等官方場合使用,平時並不在艦上懸掛,艦上還是懸掛國旗,所以,有了等於沒有。
嗯,總算有件事,跑到美國人前面去了。
*
關卓凡在華爾和張勇的陪同下,來到軒軍軍營。下馬伊始,即召集副師級以上將領開會,部署西征、徵日事宜。
隨左宗棠西征的,定了第四師副師長展東祿。
這支軒軍,是左宗棠的“客軍”,主將要獨領方面之任。這是展東祿首次真正獨當一面,而軒軍的戰力,對回匪有絕對的優勢,這個差使,頗為適合展東祿這個“新人”。
展東祿出身步軍城南馬隊,是關卓凡嫡系中的嫡系,為人機智,作戰勇猛。不過,入美諸將之中,他的勳名靠後,關卓凡派他這個差使,算是有心栽培了。
議定:第四師第十五團、第十六團,炮兵師第三團,工兵團第二營,共同組成“軒軍西征支隊”。
左宗棠已經離京赴陝,但他要在陝西招兵買馬,訓練士卒,最快也要數月之後才能正式進兵甘肅,西征支隊倒不著急馬上開拔,有充足的時間做各項準備工作。
以上是西征,下面是徵日。
先說說江蘇的第五師。
第五師只有兩個團:第十七團、第十八團。原副軍團長兼第五師師長丁世傑,已經到廣東去做巡撫了。關卓凡決定,這兩個團併入第四師;第五師副師長劉玉林,任第四師副師長。
這樣,理論上,第四師暫時就有了六個團,兩個副師長;而第五師,暫時就只有一個番號了。
徵日大軍由下列部隊組成:第三師,第四師第十三團、第十四團、第十七團、第十八團,炮兵師第一團、第二團,騎兵師第一團,工兵營第一營、第三營。
關卓凡自領大軍,張勇為輔,軍團參謀長施羅德隨行。
第一師、第二師留守,華爾在天津“全面主持工作”。
長州藩可戰之兵不過數千,軒軍沒有必要全軍出動,兩個步兵師,兩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兵力數倍於敵,已經是泰山壓頂之勢了。
至於為什麼挑第三師、第四師來辦這個差使,卻是大有講究的。
*(未完待續。。)
第一三六章 功勳制度
第四師的第十三、第十四團,兵源以華工為主,多在亞特蘭大戰役後入役,還有不少是薩凡納戰役後才加入軒軍的,沒打過什麼特別激烈的仗,戰鬥經驗不算豐富。
剛從第五師併入的第十七、十八團,是軒軍赴美時留在國內的那一部分,完全沒有經歷過美國內戰這種近代化戰爭的洗禮。
所以,相對於第一、第二、第三師,第四師是比較“新”的,要多“淬火”,才能百鍊成鋼。
長州藩的軍隊,算是從封建化向近代化迅速過渡的一支軍隊,拿來練手,勉強夠用。
至於第三師,四個團裡面,第九團是白人團,第十團、第十一團是黑人團,就是說,第三師四分之三員額是地道的美國人,徵日既然是中美聯手,派第三師出戰是否更有“中美合作”的氛圍?
這當然不是主要的,關卓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本人留下這麼個印象:來打他們的,除了中國人,還有“洋夷”。
一來,可以對日本人形成更大的心理威懾;二來,日後如果有人算賬的話,記得算上美國人一份。
兵力方面,如果僅從戰役戰術層面上來說,一個步兵師加一個炮兵團已經足敷使用,而關卓凡帶去日本的,整整比這個數字多了一倍。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上保險,而是為了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