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所以說,要繼續傳統,要揹負的東西可是很多的。”
他的話,讓倆小孩陷入了沉思。師傑年紀小,聽不太懂他們話裡的真意,但今天陳先生與蘇禾央這番對話,卻是深深刻入了他腦海中。
清明假期後,師傑和蘇信開始學習大頭佛。
大頭佛是南北醒獅最不同的地方。南方醒獅在平地時,除了三隻不同色的獅子外,前方有時還會有一個戴著圓頭圓腦,耳垂長長,神情憨直和尚頭套的人給三隻獅子領路,這個和尚就是“大頭佛”。別小看這個領路的大頭佛,一旦大頭佛的動作出錯,那麼後面跟著敲鑼打鼓的人,舞獅的都會出錯,從而引起的混亂,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若有四個大頭佛在,也可以單獨組成一個只有大頭佛的套路。但現在倆孩子剛開始學,也不急於一時。
套上那個只有眼睛和鼻孔,以及脖子上那一圈細小的縫隙能透氣,沉重的大頭佛頭套,讓師傑覺得十分氣悶。蘇禾央經歷過,大概知道小孩的感受,“別急著呼吸,聽我口令慢慢來,吸……呼……吸……,對,就這個節奏。習慣後,套著頭套就不會覺得難受了。”
按著蘇禾央教的方法去呼吸,師傑果然覺得舒服多了。接過大葵扇,像模像樣的蹦跳起來。
大頭佛其實也有其獨立鼓點:佛鼓。
而它自有的四個套路,第一套是表現“大頭佛”的日常生活,如:大頭佛早上起床洗臉刷牙,卻把鞋擦當牙擦,鑊鑔當舌擦,行為次序顛倒。當表演到大頭佛挖耳屎後用手彈出去,就用鈸配合“咣”的敲一聲。第二套是講大頭佛擔鋤去耕田,其中一些細節如一開門就摔一跤的憨態,用鋤頭去敲鐘的頑皮相,以及耕田時的許多趣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勞作情景。第三套講大頭佛拜四門,即向四個方向拜祭,表現了他上香拜祭的粗魯,插香時,就像鋤地那樣大力地插香。總之,要使得原本嚴肅的場面也變得滑稽搞笑。第四套則是講大頭佛上山採靈芝遇到獅子,然後與獅子搏鬥的情景,這時候則需要獅子配合。
雖然如此,目前倆小孩主要是學習引獅這一常見套路。
只見蘇禾央與搭檔方興寶做出拿著獅頭的姿態,倆小孩則在前面,戴著大頭佛頭套,伸出大葵扇。“獅子”隨著大葵扇的遞高放下,做出伸頸、低頭、俯身、趴下,甚至翻滾的動作。
“停!”一聲大喝,四人停下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旁觀的洪學承走過來,“要學大頭佛,那就要將全個套路學完。現在小杰和阿信都在學習拳法階段,不急。興寶,禾央,來,”拿出一支由竹杆支撐著的蹴鞠,裡面似乎放了幾隻鈴鐺,舞動起來“叮噹”作響。洪學承將竹杆在手中轉了幾下,突然伸到半空。“玩這個!”
蘇禾央和方興寶套上獅頭和獅尾,蘇禾央在前面上身猛然前傾,方興寶在後面配合地一隻腳邁前一步。然而,獅頭看似並沒有“咬”到蹴鞠,因為球又“滾”到別的地方了。
就這樣,獅子對著一個不停滾動的蹴鞠,撲、跳、叼、扒、抓、滾,像只可愛的貓兒般,對一個圓滾滾的,小巧的球狀玩具愛不惜手。最後,獅子終於玩兒累了,一個猛撲,終於“咬”住了不停滾動的蹴鞠,似乎還不滿意,趴在地上用爪子按著蹴鞠,用“牙”左右啃了幾口,爪子扒拉幾下,接著牢牢抱著不放,打起瞌睡來。
洪學承點點頭,十分滿意他們的表現,對倆小孩說:“醒獅一般由兩人為一隊,獅頭和獅尾之間,需要高度的默契,相互的信任。你們倆一前一後進獅隊,我十分希望你們能夠組成一隊。
大頭佛的獨特之處,在於其一個人也可成一種套路,如若是四個人一組,這四個人之間的默契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徒弟們,要好好練習啊!”
“知道了師父!”四個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