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大部分明朝文官都不具備的,看看後來袁崇煥、王洽等人在情報工作上的麻木無能就可見一斑了。那時候的天啟皇帝也不過十六歲而已,換現在也就是一個高中生差不多,這就更難能可貴了。
當然《明史》的記載畢竟是隻鱗片爪的,要想對天啟有更全面的瞭解,還是要看熹宗實錄。這裡聊且摘錄幾則內容,說一下。
天啟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內閣首輔葉向高曾經給天啟皇帝上疏說:“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於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於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也就是承認天啟很勤奮,經常上朝,也經常聽講。接下來他又擔心皇帝退處深宮,會荒廢時間。但看見天啟批閱奏疏的時候,會經常傳諭,說明天啟即便在宮內都是非常留神關心國事政務:“嘗見皇上發擬本章,每多傳諭,以此仰窺聖心留神庶政”。
但就是傳諭內容過於瑣細,要一一回復,對大臣來說也過於繁瑣了,感覺有些吃不消:“臣等欲一一言之,則不勝其煩,欲默而不言,則又失輔弼之職”。
對此葉向高提出批評,希望皇帝以後注意改進。另外還提醒皇帝,在平時休閒的時候也要注意學習,不要浪費時間:“皇上尤於燕閒遊豫之時,覽觀經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蒼生之大幸也。”
天啟皇帝是如何回答的呢?他的回覆是,我在宮裡,每天都在批閱檔案,都在閱讀經史著作,再加上操心時事,並沒有太多空閒的時間。但儘管如此,還是很感謝葉向高能夠提出批評建議。
在天啟六年十一月的時候,袁崇煥曾經上奏疏吹牛,依靠在關外修城屯田,就能夠讓後金投降。還對魏忠賢大拍馬屁:“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reads;。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而天啟皇帝對袁崇煥這份奏疏的批覆詳細摘錄如下: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著從容議行。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這裡天啟皇帝對袁崇煥的大話以及給魏忠賢拍馬言辭沒有絲毫順應,相反針對他的大話吹牛,接連發出了六個排比質問。
這一連串極為具體的質問,而且最後更是明確告誡袁說:“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
意思就是多做事,少吹牛。
這份批覆只能是出自於天啟皇帝自己的手筆,那些閣臣誰敢在一份對魏忠賢諂諛獻媚,又怎麼會如此不解風情的澆冷水,言辭訓斥?
只有天啟皇帝自己,才會給出這樣的批覆!而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天啟也不過才21歲而已。而他的冷靜卻已經遠在中年人的袁崇煥之上了。
還有一件事情能夠說明問題。天啟四年的時候,毛文龍的一份塘報裡提醒朝廷,自己接到情報後金和蒙古人勾結,有繞道薊鎮攻入關內的圖謀,需要嚴加提防。
《明熹宗寶訓》卷四一段天啟皇帝給內閣的訓示,恰好就是天啟皇帝對毛文龍塘報的反應,顯示出他對毛文龍情報的高度重視:“上諭內閣,朕覽登萊巡撫塘報,準平遼總兵官毛文龍揭前事。為屢獲活夷,斬首級,得獲韃馬夷器等件。雖功微小,實挫賊鋒。其復遼之基,端在斯乎。朕心豈不嘉悅。外呈稱奴酋與親信奸人李茂隆等,晝夜商議,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