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軍民的糧食,都必須從江東進行運糧補給。
單隻萬餘士卒,孫權當然還養得起,但整個柴桑一線,除了一萬多士卒外,還有近三萬的平民,這也就是說,孫權要養四萬張嘴巴整整一年,這本身就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此外,秋收之後,顏良勢必會對柴桑發動大舉進攻,那個時候,僅憑魯肅的一萬多號軍隊,豈能抵擋顏良的進攻。
若想保住柴桑,就必須要增兵,而且還要增大軍,如此一來,柴桑方面對糧草的消耗,又將劇增。
而背依荊州,糧草精足的顏良,卻有充足的資本,與孫權打一場消耗戰。
最終,首先扛不住的那個人,必然就是孫權。
當然,孫權也可以放棄柴桑,把軍民統統都撤出那個令他痛苦的地方。
但孫權也很清楚,此時羽翼已豐的顏良,已對他的江東有了覬覦之心,只要他敢放棄柴桑,顏良必然會緊隨其後,把勢力延伸而來。
而當顏良在柴桑站穩腳跟,將那裡經營成他入侵江東的前進跳板後,對於江東的威脅,將絕對是致命的。
故是如此,孫權才不得不大動干戈,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候向顏良發起進攻。
他是想憑藉著水軍的優勢,在顏良的水軍沒有大興之前,一鼓作氣的攻入荊州,奪佔了這個他夢寐以求之地,徹底的解決掉來自於上游的威脅,全據長江。
孫權要全據長江,顏良要掃除東吳這個禍患,此時的他二人,已形同水火,到了非決一雌雄不可的時刻。
顏良自不會有絲毫的退縮,就在孫權兵馬雲集的時刻,他也開始迅速的調集起了軍隊。
駐守宜都的呂蒙,駐守漢昌的魏延,以及駐軍於襄陽的黃忠,各將接到命令,從四面八方的向著樊口趕來。
七天之後,集結於樊口的顏軍數量,已達到了三萬之眾,其中水軍數量也達到了兩萬,這已經是顏良現有水軍幾乎全部。
除去駐守北方的幾萬兵馬,顏良能用於對東吳作戰的水陸兵馬數量,約有近五萬。
其中有兩萬兵馬中,有一萬步軍,顏良將之留在了夏口,以作為預備隊,兼顧四方。
另一萬的水軍,則尚在編練之中,在黃月英的車船艦隊沒有完成之前,顏良是不會輕易將之投入戰場。
東吳方面。
儘管攻陷壽春,全據淮南,使得孫權治下的人口劇增,兵員數量也因此大為擴充。
然在經歷了武平一敗的失利後,孫權所掌握的兵力總數差不多與顏良相當,也就是約有**萬左右。
所幸的是,孫權不似顏良這般四面受敵,不得不在北方留有相當數量的軍隊,他用於守備壽春一線的軍隊數量,僅僅不過兩萬人而已。
此外,除掉部分留守江東,防範山越的軍隊,孫權能夠用於對顏良作戰的兵馬數量,竟是高達六萬之眾。
而且,孫權不似顏良這般有所保留,志在必得的他,一口氣就把六萬之眾,統統都調到了柴桑前線。
夏末秋初之時,屯兵於樊口的顏良,與駐軍於柴桑的孫權,形成了對峙之勢。
雙方劍拔弩張,一場空前的決戰,就此拉開了帷幕。(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九章 禦敵於國門之外
柴桑城。
六支巨大的火把,將整個軍府大堂,照得是耀如白晝。
自魯肅以下的諸將,皆肅立在旁,眉宇間閃爍著幾分不安。
大堂中是死一般的沉寂,一種肅殺冷峻的氣氛在瀰漫。
沉重的腳步聲響起,魯肅等將尋聲望去,卻見大門處,身著重甲,肩掛紅披,腰懸寶劍的孫權,正帶著一臉的冷峻,大步走入堂中。
魯肅等人紛紛躬身施禮,低頭之際,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