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高的數字,也可以說財大出版社對他的期望值還是可以的。
一般的新人新書,首印一個五千本,算是極好的了。
趙星馳能夠首印一萬,這還是看在了他是財經大學畢業生的份上。
趙星馳雖然不以為然,但畢竟沒做任何的宣傳,他自己又不是什麼大牌,所以也就認可了。
《明朝那些事兒》上市第一天,統一都只是在昌南市而已。與此同時,財大出版社的網站上也多了這樣一本書,除此之外,平平無奇。
第二天,《明朝那些事兒》的首日銷售資料反饋了回來:三十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可喜的銷量,但同時也是不太起眼的數字,畢竟冊數太少了。
錢敏麗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趙星馳,這讓趙星馳內心頗受振奮。雖然沒有yy小說中一夜爆紅的地步,但一天三十冊的銷量,沒有任何的宣傳,足以說明他倒騰地球文化的計劃已經成功了。
可喜可賀!
趙星馳將這個訊息告訴了父親趙衛國和母親林寶伊,兩老都為他高興,甚至特意邀請了一大家子過來喝酒吃飯。
當天晚上,趙衛國喝得紅光滿面,大著舌頭說他太高興了,太欣慰了。
趙星馳哭笑不得,心下感動非常。
上市第三天,《明朝那些事兒》的次日銷量反饋了回來:一百冊!
震驚!
接到這個資料的錢敏麗不可置信的揉了揉眼睛,拿著這個資料的右手甚至都在發顫,因為她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這個數字是真實的。
一百冊,足足是首日銷量的三倍還多!
這意味著什麼?
錢敏麗用腳趾頭想也知道。
作為一個在出版社工作的編輯,長年累月的在出版工作方面浸淫,錢敏麗深深的知道,這是一本書要大火的徵兆啊!
沒有任何的宣傳,首日銷量能夠達到三十冊,這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喜人的成績了。在錢敏麗的工作當中,除了名作家和網路小說大神,她很少見到有新人的書能夠達到這個成績。
只是因為首日銷量這玩意有點玄虛,所以她也沒有在意,出版社也沒有在意,只是開始從之前的無視變到開始注意了,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本書會火還是會撲街。
但是,次日銷量不同。
如果說上市首日是試水的話,那麼新書上市的次日,那就真正是檢驗一本書能火還是會撲街的一天了。
上市第一天,觀眾接觸到了這本書,有人圖新鮮,所以買了;有人覺得好看,所以買了;有人覺得這本書剛好觸動了自己,所以買了……,買書的理由千奇百怪,並不一定是因為這本收好看。
但是,到了上市第二天,觀眾過了新鮮期,還會買回去的話,那百分之**十的人是因為這本書好看了。
除此之外,買的人覺得好看,他們就會推薦給別人看,或者別人借來看了,覺得好看,所以特意跑到書店去買。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一本沒有任何廣告宣傳的書,要想火起來,要想達到次日銷量是首日銷量三倍還多的成績,必須是靠老百姓的口碑。
結果出來了,《明朝那些事兒》的次日銷量是首日銷量的三倍還多,這意味著《明朝那些事兒》真的很受老百姓的喜愛,他們願意掏錢買。
錢敏麗激動得血液發熱,面板髮燙,心臟噗通噗通開始狂跳,臉頰都紅了:“這個傢伙!這個傢伙!還真被這個傢伙說著了,他真的有可能成為大作家啊!”
錢敏麗想到了之前索要簽名的時候,趙星馳信心滿滿的說的那句話:“你知道什麼,我告訴你,等我以後成為了著名作家,我的簽名就是潮流,就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