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學者認為,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對聯邦政府不滿和失望的理由可概括如下。〔保〕克勒斯丘?曼切夫:《巴爾幹各國人民史(1945~1990)》(Кръстьо Манчев; История на балканските народи:1945~1990)第4卷,索非亞:“帕拉蒂格瑪”出版社,2006,第283~284頁。
第一,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在南斯拉夫聯邦範圍內的邊界不符合它的“國家歷史權利”。這裡指的是巴奇卡、東斯雷姆和伏伊伏丁那被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博卡科托爾斯卡(灣)被留在黑山共和國,波黑成了單獨的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認為,上述地區應該屬於它的領土範圍。所以,塞爾維亞共和國比它強大,成了“大塞爾維亞”。
第二,南斯拉夫聯邦的*集中制原則同聯邦單位的國家主權相矛盾。聯邦國家處於壟斷地位,各共和國成了聯邦的執行機關,失去了獨立的國家地位和法律屬性。結果,塞爾維亞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成了聯邦的中心,而塞爾維亞共和國也就成了聯邦中央集權的強大捍衛者,這違背了南斯拉夫聯邦是各族人民平等聯合國家的精神。
第三,共產黨員是無神論者同天主教發生了衝突。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機關於1946年判處薩格勒布大主教斯特皮納茨斯特皮納茨(1898~1960年)為薩格勒布大主教,二戰期間為“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效勞,參與*東正教教徒活動,因而被判刑。16年徒刑,南斯拉夫聯邦後又與梵蒂岡斷絕了外交關係,這就刺痛了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人的心,使他們在精神上受到了打擊。
第四,南斯拉夫聯邦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北部和西北部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共和國經濟發達,而南部和東南部的波黑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自治省;比較落後和貧窮。南斯拉夫聯邦以損害發達地區的利益來援助欠發達地區,使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感到在物質上付出的太多。
第五,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對聯邦的幹部政策不滿。克羅埃西亞人揹著沉重的“烏斯塔什”分子的包袱,他們在軍隊、國家安全部門和中央機關任要職者很少,而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佔據了主要領導職位和要害部門。儘管南斯拉夫聯邦的元首是克羅埃西亞人鐵托,二號領導人是斯洛維尼亞人卡德爾,但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兩個共和國對聯邦的幹部政策仍耿耿於懷。
可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同塞爾維亞共和國同南共聯盟和聯邦政府的矛盾積壓甚久,很難化解。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態度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南斯拉夫聯邦的命運。
我們說,南斯拉夫聯邦民族關係中最持久的一對矛盾是聯邦中兩個最大的共和國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之間的矛盾。這兩個共和國都想在聯邦中起主導作用,於是導致民族主義情緒加劇。
南共聯盟及其領導人十分重視這兩個共和國的關係,儘量使這兩個共和國及塞、克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不致激化。因為這兩個在聯邦中起關鍵作用的共和國之間的矛盾有別於其他較小共和國之間的矛盾,它們的團結還是分裂將嚴重損害聯邦的形象,直接威脅南斯拉夫聯邦的政治穩定和生存。
科索沃自治省謀求成為“共和國”
從20世紀60年代起,科索沃自治省阿族中的少數分離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就提出了科索沃獨立的要求。1966年阿族中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膨脹,阿爾巴尼亞的國旗得到許可掛到了科索沃地區的阿族人居住地。特別是阿族年輕的知識分子,他們開始研究和學習阿族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識,決心以自己的地方民族主義對抗塞爾維亞的大民族主義。
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和宗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