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還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來,李信實在轉移他的注意力。
“革左五營兵進和州,真正威脅的並非南京,南京城高池深,兵強馬壯,等閒人不能破城。可身在太平府的魏國公就不同了。軍心渙散不說,又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尷尬窘境,如果他頂不住賊人的壓力,才冤枉的緊啊!”豈能因此而壞了南京的大好局面呢?
孫鉁的思路轉的很快,他立即就與李信商量著:“建陽之東,南京之西,長江邊上還有個大勝關,也能據此守上一陣,咱們應該派些人去,萬一建陽陷落了,此處終究還能做個緩衝。”
李信大以為是,這事不用孫鉁交代他也打算在新軍小有所成之後,著人守住交通要到。不過,當務之急是要製造足夠的火槍,而且還需要大批的火藥來作為發射子彈和炮彈的底火。
結果,李信十分驚訝的發現,不論南京還是龍潭,府庫中都積存了大量的火藥,雖然很多已經受潮板結,但這並不影響使用。只要將這些受潮板結的火藥烘乾以後重新研磨顆粒化,便可再次使用。
火藥的問題是小事,難點在於該從何種渠道弄到火槍。最終李信召集了三衛軍中許多隨軍鐵匠以後,便毅然決定再龍潭投入建立兵工廠,專門生產火槍和火炮。
鐵匠們都說江南的煤鐵似乎和北方有些不同,這些可能會影響鑄造火炮與火槍的強度與韌度。但是,李信已經來不及事無鉅細的親力親為,他只能委託鐵匠們李達去商議,因為李達已經被為人臭美三衛軍新軍軍需。
隨著李信身邊的人一個個都被派了出去,能夠替他處理文字工作的人便越來越少,於是他只能親力親為,一時間也比平時忙亂了許多。但這些都是必須的,很多公文必須當日就處置完畢,如果拖了一日,不知還要耽誤多少事呢!
很快,不過三日功夫,第一支樣槍就吧鐵匠們打造了出來。
“槍身還是以傳統方式,用一整塊鐵板打造結合而成,有足夠的韌度也有足夠的強度。看來砸江南建火槍工坊是可行的……”鐵匠頭目在李信面前喋喋不休的解釋著火槍的製造工藝,以及鐵礦石的優劣。最終試槍的環節讓李信十分滿意,將裝藥量增加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幾次試發之後,均沒有炸鏜現象發生。
李信也知道,這種樣槍,往往是代表了這一批次槍中的最高質量。如果讓鐵匠進行規模生產,其質量只怕就要高低不一了。但話又說回來,只要批次生產的火槍能有眼前這之槍的一般水準便足以應付絕大多數惡劣的戰鬥情形了。於是他催促老鐵匠,立即組織下去,儘快將三衛軍所需要的火槍造出來。
又過了一日,孫鉁的病情加劇,已經臥床不起,顯然是此前到龍潭視察新軍,讓他耗費了太多的元氣。但即便如此,他仍舊記掛著一眾要事。
“太平府魏國公那裡眼看著就要斷糧了,一定要想辦法將糧食運過去,否則不等黃梅賊進攻,他們自己就先亂了……”
李信點頭贊同,直言陳文柄已經負責此事。不過他卻沒有和盤托出實際情況,就在昨天,消失了有一陣的海寇艦隊重新出現在了南京城以北的長江水道上。這些大小船隻橫衝直撞,打劫並擊沉長江水道上所有可以見到的船隻,一時間整個長江下游水道竟大有風聲鶴唳之勢,本來該再次起運送往太平府的糧船,鑑於這種情形只好按兵不動,否則就算準時出發也肯定會被海寇艦隊擊沉在江面上,到時候毀了船不說,還要白白的損失上萬石的糧食。
其時,政事堂第一次招李信問對,他們主要的目標就是解除南京面臨的諸多壓力,希望李信可以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主意來。李信認真的思考了一陣回答道:“若想解決危局,長江水道的運輸必須恢復,水運之權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
第七百零二章 心生一計
“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