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燙出了好幾個水泡,狼狽不堪。
眼見東城牆上陷入了一片火海,反倒使這段城牆安全了。洪承疇擔心戰局,又不顧身上的燒燙傷,急急趕往韃子的另一主攻方向南城。
“部堂,部堂,莫要在身履險境,殺敵就交給標下吧……”曹變蛟由於擔心洪承疇的安危,只好緊隨其後,一路往城南追去。
廣寧前屯衛方圓不過五里,從城東到城南不過片刻功夫,剛到南城下,就聽到城上殺聲一片。洪承疇精神為之一緊,知道城南上也到處都是清軍,混戰一片。可以想象,其他兩個方向的城牆也好不到哪裡去,若是稍洩了一口氣,這城就得失守了,想也不想手提雁翎刀沿階梯而上。
洪承疇身為四邊總督,一軍主帥,親臨戰場當即就激發起了士卒最後的戰鬥意志。本來已經呈現劣勢的明軍士氣一盛,逐漸將佔有上風的清軍趕下城去。曹變蛟則護在洪承疇左右,生怕這位位四邊總督出了差池,左支右擋。
忽聞城下有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踢踏而起,緊接著便是慌張的叫嚷之聲。
“西城擋不住了,韃子佔了西城,趕緊去西城救急……”
那騎手一邊嘶聲喊著,打馬逐漸遠去,城上的洪承疇當即氣的差點吐血,這等事害怕知道的人少了嗎,如此大張旗鼓的呼喊,豈不是要洩了這剛鼓起來計程車氣。
這一番馬蹄疾喊不知要有多少明軍因此而丟了性命,洪承疇心裡氣那西城的主將,暗下決心只要這一戰挺了過去,一定要斬了此人!
……
米琰甩掉了身後尾隨的尾巴,一路回到了林中隱蔽的大軍行營,將多爾袞的意思轉達李信。
聽聞多爾袞入彀合作,聚集在李信身邊的軍將們一陣歡呼,只要他們肯上道,就不枉這一路辛苦而來。但是,不久之後,有斥候遊騎飛馬回報,清軍於一早再度攻城,攻勢一浪猛似一浪,廣寧前屯衛怕是守不住多久了。
陸九大罵多爾袞狡猾卑鄙,一面答應了,又一面食言,如此陽奉陰違,恨不得當即提兵去與之大戰一場。但他也就是罵上一罵,過過嘴癮,他心知肚明三衛軍只有不到兩萬人,而八旗主力則有七萬餘人,加上漢軍旗,整個遼西走廊有十餘萬清軍,就算三衛軍戰鬥力再強悍,對方以逸待勞,以多打少,也佔不到便宜去。
李信得知後一陣冷笑,“既然多爾袞想待價而沽,咱們也不必在此處乾耗了,走,去錦州,威脅斷了他的後路,看看他著急不著急!”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敵必救
三衛軍一萬餘人乃是經由喀喇沁部的放牧地而來,目前因為有這連綿的大山,再加上遼西的激戰才能暫時隱匿了行蹤,可如果一旦開出大山,往錦州方向而去,必將暴露行藏,如果吸引韃子大軍圍攻必然會深陷險地,所以李信的這個決定實在是冒了險的。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有解了廣寧前屯衛被圍的可能。李信表面上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前來談判求和,但他深知韃子就是一頭餓狼,面對積弱不堪肥羊一般的大明,怎麼可能自縛手腳而停止啃噬大明百姓的土地和財富呢?
所謂求和無異於飲鴆止渴,失去的也許比得到的還要多,但是,大明眼下的狀況是腹背受敵,內部有流賊大肆破壞,這才給了韃子這頭餓狼出擊的機會。而大明在種情形下,首尾難顧,竟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
當李信接到了皇帝派他去求和的聖旨時,心裡便泛起了一陣悲涼,這與其說是對他的放棄,還不如說是在進退兩難中無奈的選擇。這種心理活動,李信當然不會和任何一個人提起,也正是有了這種想法,他才更進一步考慮到將來的問題。
以眼下的情形看,自他穿越到明朝後,雖然竭盡全力改變前世那些悲慘的結果,但是看眼下的情形居然不但沒有改變,而且還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