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張遼貿然進舉,誤中埋伏,文翰因此折一上將,那是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的。
張遼等人廝殺一夜,皆是疲憊不堪。文翰素來體恤將士,遂教眾人退下歇息。張遼等人領命,一一拜退。
時下,成都已破,蜀國已然滅亡,西川已盡落入文翰囊中。文翰依從龐統所言,先安撫成都百姓,然後又教諸軍歇息,一邊遣人趕往長安,命徐晃調往兵馬,把守西川各郡。
數日後,文翰安民已畢,大設宴席,犒勞諸位有功文武,依功績賞賜。三軍大喜。宴席畢,當夜文翰與龐統在內殿商議。
“如今蜀國已滅,劉玄德逝去,諸葛孔明雖與劉禪還有一眾殘兵敗將逃脫,但已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患。據前番從建平趕來的將士來報,建平戰事正緊,孤之麒麟兒與曹家之子於永安對峙,已有一月餘。孤心中難安,為防萬一,當速撥兵馬前往救援。可時下西川剛平,我軍兵力無多,恐生變故,難以多撥動兵馬。依士元所見,該當若何?”
龐統聞言,神色一凝,負手而立,面色肅然,徐徐而道。
“永安戰事交著,且建平一郡,乃西川門戶,不可有失。茲事體大,若要遣將率兵救援,龍膽侯趙子龍無敵於天下,自是不二人選。不過如王上所言,西川剛平,雖有一大將鎮守,以震懾宵小。因此,龍膽侯不可輕動。依統之見,張文遠智勇雙全,可擔此大任!!”
“文遠。”
文翰聽了,喃喃一聲,刀目中稍有沉著之色。龐統似乎看出文翰的顧慮,凝聲而道。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張將軍前番因一時急功近利,而於山口關被諸葛孔明大敗,後又因黃老將軍之死,至此脾性大為收斂,比以往更為縝密機警。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王上若交付重任,文遠豈有不效以死力之理?”
文翰聞言,恍然醒悟,搖首一笑。可知張遼在原史上,乃是五子良將之首,把守合肥,殺得十萬東吳兵聞風喪膽。而當時在山口關的情勢,文翰自問若是換了自己,也會禁不住所誘,出兵盛勢襲擊,意圖一舉擒殺諸葛孔明等人。文翰想罷,微微頷首而道。
“士元所言極是,若非你所提醒,孤幾乎誤事。”
龐統會意一笑,奇醜無比的臉上,散發著光彩。文翰能聽人言,擅於分析利弊,權衡輕重,對於謀士來說,卻是極為難得明君。
次日一早,張遼受命來見。文翰遂傳達將令,張飛聞言,精神大震,心中更是感激無比。他自以為,自從山口關大敗後,文翰記著此過,從此便罕有會給他統率三軍,或是交付重任的機會。此下見文翰如若以往那般重信於他,張遼心頭一揪,跪伏在地拜道。
“王上知遇之恩,某雖死難報萬一,定當竭力而往,效以死力!!”
文翰哈哈一笑,急扶起張遼,與之謂道。
“文遠乃孤西唐國之棟樑,孤之皇圖霸業還需多多依仗予你,還望文遠努力進取,莫要辜負孤之厚望!”
張遼感動不已,慨然應諾,虎目中已有淚光泛動。文翰手執張遼之手,長嘆一聲,徐徐而道。
“如今西川已平,但百廢待興,尚有不少蜀國餘孽,妄圖造亂。建平乃西川門戶,不可有失,一旦魏兵攻破,西川危矣。文遠此去,事關重大,只可勝不可敗。可孤如今尚能呼叫兵馬無多,依文遠之見,須得多少兵眾?”
張遼聞言,虎目一睜,射出兩道精光,慨然而道。
“王上不必多慮。某隻須三千精兵,兼之永安兵馬,便可擊退魏賊,保得建平無礙!!!”
“軍令如山,軍無戲言!聽聞魏軍之內,不但有荀公達出謀劃策,更有許仲康這般絕世猛將,文遠萬不可輕敵!”
文翰聽了,刀目剎地一亮,隨後又神色一沉,與張遼謂道。張遼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