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讚了。此計大多由軍師所設,優不過在旁略加補充。”
李優微微拱手執禮,甚是謙虛。文翰故作沉著臉色,對李優便是呵斥。
“哎!忠文,你能耐如何,我豈會不知?莫要妄自菲薄,如此天下人可會笑我文不凡不知人才。”
對於李優,文翰歷來都是極為重視,先不說其舊日在董卓麾下,助其勢力達到天下巔峰的絕世智謀,就單憑李優為了文翰的名聲,甘願自毀面容之忠烈,文翰又豈會不重用於他!
“偌!主公教訓得是,優日後定會改正。”
李優被文翰呵斥,卻無半分不滿的怨色,反而露出一個滿足而又舒心的笑容,好像他在文翰的麾下,當真是找到了屬於他李忠文的歸屬。文翰亦是燦然一笑,兩人對視一陣後,文翰沉吟一陣,似乎在思索什麼,過了一會後,文翰眯了眯眼,又道。
“看來若要實施這場舉世大戲,我不得不親自出馬。我這就修書一封,忠文你傳我命令,派人傳信到洛陽,交予曹丞相之手。”
李優微微頷首,文翰話音一落,他就猜到了文翰的心思。文翰是想親自與曹操見面,說服其同施這場舉世大戲。
隨後李優執禮告退而去,文翰則走到書案,開始寫起文書。
隨著李優獻計,西北兩邊的戰火,將會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在北方青州。且說劉備雖被臧霸所救,但曹操下定決心,要將他置之死地,連連派追兵追殺,臧霸麾下人馬與曹操的追兵,三日一小戰,五日一大戰,近萬兵馬被曹軍幾乎殲滅大半,僅存不到二千殘兵,終於衝出徐州地帶,來投青州。
劉備自知大勢已去,時下各方諸侯爭霸不休,單憑時下二千殘兵,又有曹操這一如同巨山般的大敵,一時難再行獨立,便望投袁紹,暫且安置,靜等東山再起的時機。
於此,劉備、太史慈、臧霸日行三百里,馬不停蹄,星夜趕路,奔至青州城下叫門。門吏問了姓名,來報青州牧。青州牧乃袁紹長子袁譚。
袁譚素敬劉備仁義之名,聞知其敗於曹操逃命到來,即便開門相迎,接入公廨,細問其故。劉備領太史慈、臧霸兩將與袁譚敘禮過後,臉色略為黯淡,言曹操誣衊其謀害陶謙,後又兵敗徐州,欲要相投之意。
袁譚知,劉備與其父袁紹舊有恩怨,不敢擅自接納劉備,且先留劉備於館驛中住下,其麾下兵馬皆安置於城外下營。隨即袁譚發書報父袁紹,等待迴音。
話說袁紹,見曹操自從擁帝洛陽,麾下勢力愈漸龐盛,幾乎能與其比肩,袁紹心有不甘,曾派人進往洛陽,希望迎漢獻帝於鄴郡,立而帝都,重建朝綱。曹操見過袁紹來使,聽後只是冷笑,隨即修書回信。信中之言,雖未有怒罵之詞,但其中有不少諷刺之言,大概的意思就是,說當初漢獻帝身陷險境之時,袁紹只顧征伐幽州,不顧其安危。而他曹操,心繫大漢,出兵勤王,趕至雍州長安,穩定大局。漢獻帝幸而脫險,而就在朝綱正穩之時,袁紹卻單憑一面紙書,就想將漢獻帝要走,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袁紹看罷大怒,欲要進攻曹操,但麾下各謀臣卻各執其見,爭論不休,袁紹見謀臣意見不和,心中興致大減,便將此事暫且擱置。
之後,袁紹又聞曹操連番攻破袁術、劉備,勢力又再急劇暴漲,頓時急意驟升,又想要征伐曹操,卻發現無興兵之理,正是躊躇間,忽然收到從青州報來的文書。袁紹急急看過,得知劉備欲要來投,當即喚來麾下謀臣商議。
郭圖心知袁紹欲要討伐曹操已久,便是進諫,不若暫且接納劉備,然後又以曹操誣衊朝臣,陷害國家忠良為由,討伐曹操。
“劉玄德與曹孟德聯手,攻滅我弟,本不當相助。但曹操目無法紀,為漲其勢力,肆意攻伐國家朝臣,此等亂國反賊,我豈能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