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該如何辦理?”
欽宗優柔寡斷。他摸不清徽宗皇帝的路子。他把宰相周邦彥召來詢問。
周邦彥這個花詞宰相,實在有幾分神通。徽宗皇帝剛禪位,當上太上皇。
周邦彥就巴結逢迎,當上了宰相。成為欽宗皇帝的心腹。
“陛下,既然太上皇想去臨安,那就讓他去吧。江南美人多,風景好,對太上皇在合適不過。”
周邦彥年少時,便輕狂膽大。說話葷素不忌。此時年邁,更是想啥說啥。
欽宗皇帝聽到“美人多,風景好”,也悠然神往。“這地方,對我也適合啊。”
欽宗皇帝認同周邦彥的說辭,同意了趙構的任務。
趙構就離開了汴梁,一直待在臨安。
欽宗皇帝當然希望徽宗皇帝快點離開汴梁。最好是現在就走。
他坐了龍椅,知道做皇帝的滋味。他可不想頭上懸著一把劍,坐著一個太上皇給他掣肘。
欽宗要做一個興宋之皇。
童貫得到欽宗皇帝的聖旨,並不高興。
聖旨裡只是不痛不癢的,說了些場面話。對於官職和金銀,隻字未提。
童貫也知道,自己做了樞密使,已經到了人臣最高階,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封賞的。
而金銀,朝廷是真的拿不出。就這一個月,一個士兵給一兩銀子,還要二十萬兩之多。
就別說,大軍的日均消耗了。
“不能在等”童貫心裡明鏡一樣。“在等下去,北遼國沒有打敗,自己就先敗了。”
童貫命令劉延慶北上攻打燕州府。命令郭藥師,帶兵跟隨。
兩路大軍合在一起,總共有十萬兵力。他們穿州過府,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郭藥師起先還約束士兵。他想為宋軍做一個表率。
可連續行軍三日,郭藥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宋軍軍紀鬆弛。將不知兵,兵不擁將。這情況普遍的不能再普遍。
宋軍能夠劫掠,而怨軍卻不能。這讓怨軍更多了一絲怨憤。
郭藥師為了穩定軍心。就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很多時候,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常常有小隊士兵,因為一隻鵝,而相互打鬥起來。
郭藥師聽到這種彙報,搖頭嘆息。對於這次征戰的勝利,他沒有了樂觀心態。
郭藥師開始消極對待。對於行軍路線,戰術應對,他全都一言不發。
即便發現了劉延慶的錯漏處。郭藥師也不會指出來。
劉延慶不問他,郭藥師不說話。劉延慶問他,他就說好,對,是。
這臣服順從的態度,令劉延慶格外滿意。他喜歡順從的部下。
這倒不是劉延慶作。誰有十萬大軍,誰不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