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風行的,聖旨下了的第二天便離了京。此次出征卻是不如上次風光,皇上未醒,自然無法送行,而太子政務繁忙,無雙不忍兄長受累,便拒了送行宴。琥珀終於如願以償,跟隨無雙出征。江夫子則留在京中,協助燕瑞。比起上次出征的陣容,此次似乎“寒酸”許多,不過無雙身邊有十九龍衛,還有琥珀與鉤子隨侍,所帥的乃是她兩年前挑選出來精心訓了兩年的軍隊,也算是無雙的親兵,較為可信。
“阿姐,我們可是直接去戎州?”
琥珀有些疑惑,這個方向似乎有些偏了。若是直奔戎州而去,那麼出了京城,往正北方向走便是,順著這個方向到達戎州,紮營,便可切斷莊親王與禮親王的聯絡,將兩方聯手的可能扼殺。不過如此也可能招致兩方夾擊,是以要與槐城駐軍融合,穩固戎州的中心。這便是琥珀心中所想。可無雙行軍的方向卻是西北,這個方向的話,前面便是滄州。
“先去滄州。”
滄州?那不是肅親王府坐落之地麼?阿姐莫不是要去找肅親王世子燕霜城?無雙心中雖有疑惑,卻未多問。正如江夫子所言,跟在無雙身邊,少言多做才得她的心,況且很多東西需要自己親眼去看親手去做才會懂,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若是旁人都教給了你,那麼便少了許多樂趣,也少了幾分深刻。琥珀首次離開京城,首次出征,不懂的東西太多,需要學的也太多,日後若想輔佐阿姐,若想永遠留在阿姐身邊,必須要變得強大,強大到無人能代替他在阿姐身邊的位置。
武帝之後,大燕國土劃分為九州,繪製成地圖,一眼看去似一朵五瓣花,那花蕊中心便是京都燕京。燕京周圍有三十四縣與一個蒲華城,大燕國是郡縣制,遠郡近縣,京城周圍的為縣,離京城遠些的稱為郡,郡與縣其實是一樣的。除了燕京之外,獨獨一個蒲華例外,以城為名,不屬任何一個縣,也不屬京城範圍。
燕京與京城周邊的三十四縣及蒲華不劃分在九州之內,若將燕京與蒲華看作縣,便是三十六縣,乃四九之數,加上九州,便是五九之數,是為九五之尊。可以這麼說,所謂郡縣,九州之內為郡,京城三十四縣為縣,以此區分,不過因地理之因,郡佔地比縣要廣許多。若將三十四縣以及燕京與蒲華整個兒看作花蕊,那麼將這花蕊完全地包圍住的便是寧州,寧州曾是寧王的封地,文帝繼位後寧家歸還於朝廷。
縱覽大燕,正北是戎州,正南是楚州,正西是琉州,正東是青州,東南是幽州,西南是涼州,戎州往南與寧州交界的有兩州,其中與琉州、涼州交界的是滄州,與青州交界的是雲州。九州之中,寧州佔地最少,地理位置卻最好,環繞京城,楚州佔地最廣,雲州次之。
武帝陛下共有十四子,然有六子在武帝駕崩前便去過世。武帝時期多戰亂,這早逝的六位皇子或是夭折,或是死在戰場上,或染病而亡,過世時皆年紀輕輕,僅兩位娶了妻,子息卻不豐,時政局不穩,待武帝駕崩之後兩位皇子之後皆不幸夭折。也正因為武帝時期時局動盪,皇家旁支或被剪除或沒落,直至武帝駕崩,皇族大抵只剩下正統的八位皇子了。
睿帝登基,封其餘七位皇子為郡王,除了婉香郡主之父淳郡王的封地在涼州,其餘六位郡王的封地皆在北方。鄭郡王在琉州,肅郡王在滄州,莊郡王在戎州與滄州交界,禮郡王在戎州,怡郡王在雲州,仁郡王在青州。後睿帝又封了個異姓王寧王,賜寧州為其封地。寧州環繞京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