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二色織家屬院小區內又聚集了一堆堆的人,但是與前些日子的低調不同,今天大部分人的情緒明顯有點激動,嗓門也大了很多。
“829人,是財務科的呂科長親口告訴我的,咱們廠這個月申請不領工資的達到了829人,將近一半啊!”
“這裡面有我一個,我跟我家那口子商量了,現在家裡又沒什麼大的支出,晚領幾個月工資咋了。”
829人這個資料,是今天下午譚雅召集兩位副總和財務科長開了個小會,討論後統一的口徑。
當然,這裡面也有譚雅的私心,真實資料是633人,人數越多,表明她這個的廠長威望越高,但是你太超標了也不行,畢竟各個車間、班組都有自己的資料。
“哈哈哈!”
人群裡有個地中海髮型的中年人發出不屑的笑聲:“職工那點工資能幹啥,別說829人,就是1000人加起來撐死也就60萬,能讓你們車間復產麼?”
“劉哥,你還別看笑話,二色織三車間、四車間,最快後天就能復工復產。”
“錢師傅從外面找了個廠家,據說是他以前師傅的兒子開的廠子,今天上午小陳老闆帶著那個蘇老闆來參觀了,據說回去就發貨。”
“這事我清楚,參觀的時候我還跟譚廠長聊了一會兒,譚廠長說那個蘇老闆很有實力,許諾半年之內不要貨款。”
“好傢伙,如果真的半年不要貨款,那咱二色織絕對是沒問題了。”
紡織廠今天傳出了很多振奮人心的訊息,一波接著一波,每個訊息都極具震撼力。
僅僅八百多職工申請不領工資這一條,就無形之中展現了紡織廠強大的向心力,哪怕是在改制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人們都喜歡討論自己喜歡的訊息,尤其是那些申請不領工資的職工,這會當然發聲最大,生怕別人不知道。
一聽說“志同道合”者居然有如此之多,越發的興奮。
“我下班的時候還聽說了個事,譚總開會說,在這次企業危機中,凡是提出節約方案、並切實可行的,事後都會重獎。”
地中海大哥撇撇嘴:“拉到吧,以前二色織每年都有《合理化建議獎》,只要寫了就有獎,我還拿過一塊五,有啥用?你見過一個方案被實施的嗎?”
“喲,劉哥,你太小看譚總了。知道紡織廠投資三百萬,給各車間安裝空調,是誰爭取的嗎?就是譚總。”
“我也聽說了,好像是譚總跟職工聊天的時候,職工反映每年夏天太熱,希望車間多裝幾個排風扇,結果譚總直接找陳老闆,申請的中央空調,這事辦的真到位,就憑這一點,譚總就比以前的領導強百倍。”
紡織廠安裝空調這事,陳元生把功勞安在譚雅頭上了,其實當時譚雅提的是加裝排風扇的建議。
旁邊有個退休的大媽道:“沒看出來啊,當年我是看著小譚一步步起來的,也沒覺得她有啥能力,要不後來去工會了麼。沒想到企業改制讓她上來,倒是真幹了點實事。”
“好嘛,現在譚總在廠裡威信可高了,沒架子,不擺譜,平易近人,職工說點啥,能聽進去,而且也敢給大老闆爭取。”
“對,那個陳老闆平時不怎麼來廠裡,據說以前的那些福利,都是譚總給爭取來的。”
“呵呵~”
旁邊有個以前離職的女職工撇嘴冷笑:“喲,我可是聽說那個譚廠長跟大老闆好上了,弄的大老闆五迷三道的,她說話,大老闆當然聽了。”
“你這人眼界也就這麼點了。”
右側的短髮大姐瞪了她一眼:“知道陳老闆旗下的千紙鶴服裝店麼,裡面賣衣服的小姑娘,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一個比一個漂亮。大老闆如果想要,那些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