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戰鬥機的航線。護航戰鬥機將晚大概半個小時出發,到時候已經是凌晨五點半左右,而在前一個小時裡,戰鬥機群將高空飛行進入美國本土上空,天亮後大部分戰鬥機轉為低空飛行,只留少數戰鬥機在高空警戒。而戰鬥機的航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這一來可以吸引美軍的防空戰鬥機,二來還可以縮短航程。而轟炸機的航線與戰鬥機的航線有幾處相交點,大概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要會合一次,相隔距離也在50到100海里之內,轟炸機群與戰鬥機群保持直接聯絡,如有必要,可以立即呼叫,而戰鬥機到達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
實際上,這套護航戰術有很大的問題,只是當時運氣夠好,還沒有暴露出來。在後來的戰鬥中,美軍防空戰鬥機瘋狂的攔截,讓護航戰鬥機不得不隨時呆在轟炸機群附近,根本就不能遠離轟炸機群,別說15分鐘的支援時間,就算5分鐘也不行,必須要隨叫隨到,而且最好是由戰鬥機在最危險的方向上巡邏,以確保在敵防空戰鬥機攻擊轟炸機群之前就將起發現,而不是等轟炸機群的呼叫。
相關的工作都是提前安排到位的,而且各部隊都接到了羅雲衝的直接命令,必須要盡一切努力確保行動成功,不能有一點疏忽與疏漏。而執行作戰任務的轟炸機與戰鬥機也都按照計劃準時的完成了各個步驟。二十四日凌晨三點四十分,第一批轟炸機就到達了古巴的機場上空,隨即就開始降落。
同時,部署了那三個護航戰鬥機中隊的兩個野戰機場上的勤務人員也忙碌了起來。戰鬥機飛行員也領了作戰任務,隨即就開始加查自己的座機,他們將在五點半起飛。四點十五分,第一批轟炸機離開了機場,隨即第二批轟炸機降落補充燃料與彈藥。這個工作要持續到五點四十分左右,而且最後起飛的一批轟炸機必須要加速最趕前面起飛的三批轟炸機,會合地點在穆埃爾託斯群島上空,距離美國本土僅僅只有120公里左右。在轟炸機群到達美國本土上空的時候,護航戰鬥機也差不多追了上來。此時天色還沒有亮,因此不大容易遭到美軍戰鬥機的攔截,畢竟美國也沒有多少夜間戰鬥機,對轟炸機群威脅最大的是美軍的戰術戰鬥機。
“到達美國本土上空後,轟炸機群將在8500米的高度上飛行。”羅雲衝向趕來一起等待轟炸結果的談仁皓介紹了情況。“從我們獲得的情報,以及以往總結的實際情況來看,美軍主力戰鬥機在這個高度上的機動性很差,而且速度也快不起來。而‘野馬’爬升到這個高度上,至少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如果轟炸機群能夠成功避免被及時發現的話,美軍戰鬥機甚至沒有時間對轟炸機群進行迎頭攔截。”
談仁皓微微皺了下眉毛,攔截還要分方向?
“我們在歐洲總結出來的經驗,只要轟炸機群的速度夠快,飛得夠高,那麼從側面進行的攔截,或者是從後面進行的追擊都沒有太大的威脅,真正構成威脅的是迎頭攔截,這樣戰鬥機就可以抵消掉高空效能差的劣勢,同時轟炸機在前方的自衛火力最差,也最脆弱。因此,只要能夠避免遭到美軍戰鬥機的迎頭攔截,那麼損失就不會有多大。”羅雲衝稍微停頓了一下,“在歐洲戰場上,我們被戰鬥機擊落的轟炸機中,有6成是在遭到迎面攻擊的時候被擊落的。而這次,我們大概有7成的轟炸機是被美軍戰鬥機迎面攻擊的時候擊落的。”
“那就是說,真正有效的防禦手段還是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與飛行高度。”
羅雲衝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可同樣的,就算轟炸機飛得再高,在滿載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比戰鬥機飛得高。更何況,任何重型轟炸機的速度都不可能比戰鬥機快。如果沒有護航戰鬥機的話,轟炸機依然脆弱。”
“那就要看那些護航戰鬥機到底能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