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唯風乾笑一聲,不敢再答話。只得又問道:“陛下適才很後悔北伐的用兵方略,既然已知敵人佈置,為何不因勢而擊,一舉破敵?我漢軍實力強橫,五萬漢軍足以正面擊潰敗二十萬明軍,未知江大將軍未何一退再退,不肯與敵決戰?”
“明軍不知道我軍乃是用信鴿通訊,實則前方戰事一起,文瑨已用信鴿稟報陛下知道。陛下深思一夜,第二天立刻用快馬和信鴿分別通傳,命全斌與張瑞即刻分兵進擊。飛騎入河南,攻掠商丘、朱仙鎮、危逼開封,若是守備薄弱,便一鼓而下!周全斌引領部下由準安各處攻徐州,擊潰正面之敵。若是敵竄河南,便由飛騎迎擊。他兩人此刻早已動手,只怕駐在徐、青的明軍早就潰敗,或是退往河南,被飛騎自處追剿,或是退往濟南,甚至要退往河北,亦未可知。”
說到此時,呂唯風亦是恍然大悟,因笑道:“那麼棄守廬州,只是把鳳陽一帶的明軍往南引引,免得到時候一股腦兒的往河南逃,飛騎那麼的壓力過大。”
何斌將手中摺扇一拍,笑道:“就是這個道理了。此次戰事若是順遂,只怕明軍再無主力,名將隕身,兵士敗亡,名城要地盡失,財賦之地絕無,大明,亡定了!”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激戰(六)
明朝的敗亡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逆轉的現實,不論是亡於漢,還是亡於農民起義,或是關外的八旗入關,風雨飄搖中的明朝已經註定了必然覆亡的命運。
“陛下以布衣起事,不到十年擁有江南全境,領有臺灣、日本、呂宋諸島,人民安定,官員廉潔,軍隊效命。現下以數十萬未之有強兵由南伐北,建萬世不易之基,真神人也!”
何斌聽他一籮筐的頌聖之語說將出來,卻也點頭笑道:“不是咱們奉迎,確是如此。”
“陛下有意遷都麼?我雖不知兵,不過這一戰過後,明朝主力盡失,流賊不成氣候,北方已是空虛之極,或由山東直入畿輔,或是先下中原,再入北京。”
說到此處,呂唯風亦是興奮起來,向何斌笑道:“北京一下,明朝覆亡,天下大統由漢繼明,大局定矣。到時候陛下一定大賞功臣,太師乃是文臣班首,必能如明初的李善長那樣,得封國公,承襲萬代。”
何斌往身後一倒,舒適的躺在座位的軟墊之上,向呂唯風笑道:“李善長被牽扯進胡惟庸造反一事,賜死抄家,可沒有什麼好下場啊。劉青田,橫死;徐中山,橫死、藍玉,橫死……明太祖雖然沒有炮打功臣樓,不過除了信國公湯和外,功臣被誅死者十有**,至靖難時,建文竟無大將可用。或是藍玉尚在,朱棣小兒又有何懼哉?帝王只顧自已一家子的天下,哪肯將權柄授與外人?開國帝王能制伏功臣,後世小兒如何治世?是故,或殺,或囚。最好的,也得杯酒釋兵權。人哪,是世間最無情之物!”
他這番話雖只是淡淡說來,卻當真是驚心動魄之極,在封建之世,亦是大逆不道的話語。
呂唯風坐在這車內,當真是避無可避,只聽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想要斥責反駁,地位卻又相差太遠,哪裡有他說話的份?聽了半響,見何斌摸著額頭喟然不語,他便吭哧吭哧答道:“太師,您言重了!”
見何斌一臉倦色,並不做聲,又道:“陛下一向仁德,待臣下有若子侄,哪有無故加害的道理。太師的話,下官不想聽,也不想記。伏願太師日後千萬不可如此,否則,必有不可測之大禍。”
他以為何斌必然惱火,卻不料何斌待他說完,只向他微微一笑,答道:“這些話到不是我的原話,乃是昨日陛下與我閒談時所言。”
呂唯風拿著蓋碗的手一抖,半杯殘茶立時潑在身上,水跡在嶄新紫色官袍迅速消彌,只留下一股淡淡的漬痕。
“一路平穩,想到將近皇城,卻突然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