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船厲害,若是能到這船上去,俺頭一個就去。”
“看人家的前三角帆,吃風吃得多厲害,這船俺們就使出吃奶的力氣也追不上。”
信使身處的這船一般就是來往天津和中左所,也會跑中左所往登州這一條線,因為都是幾天海程的近程往返,這船隻是儘可能的造的大和穩固,在臺風季節不出海,平時往來當後世輪渡一樣好使,一次能載人大幾百,還能再裝運幾百石的貨物,這陣子從登州到天津都不停的有移民和採買的物資過來,這船每隔三天就往返一次,十分辛苦,也是很枯燥無聊。這幾個水手,之前都跑過外洋,心都跑野了,看到一艘大噸位的縱帆快船時兩眼中冒出的熱切光芒,就如同小孩子見到了自己最心愛的玩具,要多激動便有多激動。
眼前的福星號確實是一艘好船。
去年剛剛下水,排水五百五十噸,裝載火炮四十五門,水手和陸戰隊員三百多人,是一艘雙層甲板縱帆船,船身流水線型設計的極好,帆一吃風,船身就是往前一縱一縱的,一點兒也不顯的笨拙。
相同噸位的福船,在安全性和機動性上,都是遠遠落後了。
這船去年一下水就大出風頭,幾次打的荷蘭人的雙船編隊的小型艦隊落敗而逃,還在南方與幾股海盜交手,從中左所到登州,再從登州到澎湖,從澎湖到日本,日本再到呂宋,呂宋再到馬六甲,一年多時間,整個南洋地界轉了一圈,打了十幾仗,遼陽這邊的報紙上專門做了一個專題,用地圖示示了福星號一年多的行動軌跡和戰鬥的次數,擊沉七艘,俘虜五艘,俘虜和殺死的海盜過千人,這是了不起的成就。這個年代的海戰雖然衝角登船肉搏已經少見了,一般都是縱隊側擊開火,用火力覆蓋敵方艦隊的方法來戰鬥,前幾年的英國對無敵艦隊的海戰就是已經與以往的海戰模式完全不同,搭載了大量精銳步兵的無敵艦隊根本不能用其所長,直接被打的慘敗,但無論如何,海戰炮擊的精度不行,而多層甲板設計也不在乎吃上幾顆炮彈,除非被炮彈擊中彈藥庫,否則就被打的千瘡百孔一樣能脫離戰場跑掉的例子也不是沒有,福星號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已經說明實力是超級強悍了。
第702章 笑談
不僅是打仗,福星號的遠洋貿易也做的牛氣哄哄,一年多下來轉口多次,本銀十來萬,一年後回來時正好翻了十倍,除了分給船長大副水手和隨船陸戰隊員的部份,上交財政司還有過百萬兩,這事兒也被拿出來當了典型,由此一船,也能看出遼陽現在有多富裕了。
這樣的傳奇戰船,當然是每個水手心裡的聖殿,眼前這些福船上的水手們一臉的崇拜和憧憬,也就不足為奇了。
連那個侍從司的騎士信使也知道福星號,每艘戰船下水之初,除了過千噸位的大型戰艦直接命名,千噸以下的都只按數字排列,只有少數船隻有資格重新再命名,眼前這艘急速向南方行駛的帆船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這一次又是向哪兒?”
“不管向哪兒,先到澎湖補給食物的淡水是真的。”
“過了澎湖還能到倭國補給一次,再往呂宋和別的地方就沒補給了。”
“遠洋也是苦啊,吃的太差。”
“得了吧,我們沿途補給點多,吃的還成,還有罐頭什麼的,淡水也夠,那些泰西過來的,聽說打出發地到我們這得在海上走半年,補給也是時有時斷,吃的東西都是臭的,也沒蔬菜吃,出海一次往返一年,三艘船得沉一艘,一千個人裡有三成死在水裡,三成得病死或是被人宰了,只有三成能活著回去,比起這些傢伙來,咱們真算好的了。”
“所以說這些傢伙真是亡命啊,聽說澎湖那邊荷蘭的泰西佬經常去,看樣子這幾年可能會打一仗。”
“打便打,這些泰西佬都是一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