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筆。
晏鶴年和晏珣都仔細看了看碗裡的水,覺得確實沒問題才喝……
食水有幾個人同時負責、按順序送出來,照常理無人敢動手腳。
但萬一有人惡作劇吐口水呢?
晏珣的狀態很不錯,細嚼慢嚥補充能量,以便應付下半場。
說起來,他中案首隻是錦上添花,不成也無妨……最重要的還是爹。
不知道爹在外面怎麼樣?
若是烈日號,這日頭可不好熬啊!
外面露天考場中,有考生曬得頭暈眼花,向巡考的差役訴苦。
差役面無表情:“太陽有腳,一會兒就移走了。”
也有差役腹誹:“我們巡考還不是一直曬?讀書人特弱雞。”
晏鶴年懶得抱怨,抓緊時間答題……
他以最快速度做完,趕緊交卷不好過在這裡抱怨?
半仙考《易經》,成績太差影響生意啊!
有了一股拼勁,他下筆如有神,文章寫得飛快。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一個短題,出自《易經》原文。
朱熹的解釋是“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
晏鶴年這回不做犟種,就按照朱熹的思想破題。
考官大人,什麼心學、理學,實用才是正道,您看我反覆橫跳~~
寫著寫著,他手心腳板底都是汗,擦了擦手汗,又擦掉額上的汗,繼續奮筆疾書。
因為文章寫得順,他心情也漸漸好轉……反正來都來了,盡力而為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算不中,只當陪兒子考試。
晏珣這邊,卻沒有父親的手速,他寫得不慌不忙。
早交卷有獎嗎?
沒有。
那急什麼?
《禮記》的題目很長,“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具曲植籧筐”。
一口氣讀下來,能讓人咬到舌頭。
朱衡的四書題出得簡短,其他四經題目也短,唯有《禮記》是長題。
乖乖哩個咚!
考官是不是不喜歡治《禮記》的?
好在汪氏治《禮記》不是浪得虛名,晏珣入汪氏族學之後,做得最多的八股文就是“禮記”題。
汪老夫子、汪三老爺,德淵賢弟,我不會丟汪氏族學的盛名。
(汪汪們:……其實無所謂啊,你又不姓汪。)
“季春之月,穀雨中,蠶畢生,乃同婦子,以勤其事。凡舉大事,毋逆大數,必順其時,慎因其類。”
這道題,就從“順應天時”的角度破題。
可以與《孟子》“寡人之於國也”一篇聯動,也可以和《周易》“順時者成,逆時者敗”相結合……
最後再拍一拍皇帝的龍屁,“天子居明堂”,您英明神武,天下萬物順應天時,百姓安居樂業……
他還在斟酌寫最後兩段後股、束股,拍龍屁也要有分寸,不能噁心到主考官~~
這時,已經有人示意交卷了。
考生們聽到動靜抬起頭……不是提堂號的種子選手,而是烈日號的可憐人。
高郵考生認出,這是晏珣的父親晏鶴年。
可憐人哦,你是不是曬暈了,文章都沒寫完?
晏鶴年穩穩地跟著差役的腳步,到一個小屋子等候……未到統一交卷時間,需要湊齊十個人才能一起出去。
到了有遮擋的屋子,他如釋重負般靠在牆上……
案首是不用想的,但他的易經題答得還不錯吧?
野心大一點,拿個《易經》魁?晏家祖墳燒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