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我們多富有,似乎沒有差別;我們還是不斷擴充我們的慾望名單,確保我們的不滿足。你的心理機制說:“當這項慾望得到滿足時,我就會快樂起來。”可是,一旦慾望得到滿足後,這項心理作用卻不斷重複自己。
我們有一個朋友上週日才簽約購買了一幢房子。下次我們見到他時,他已經在說下次要換一幢更大的房子。他並非唯一例外。大部分人都跟他一樣,我們想要這個或那個。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斷想著我們沒有什麼,繼續感到不滿足。如果我們如願以償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就會在新的環境中重複我們的想法。所以,儘管如願以償了,我們還是不快樂。當我們充滿新的渴望時,是找不到快樂的。
幸好,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得到快樂。那就是將我們的想法從我們想要什麼轉為我們擁有什麼。不要奢望你的中途會換人,相反的,想想她的優點。不要抱怨你的薪水太低,要心存感激你有一份工作可做。不要期望去夏威夷度假,多想想自家附近有多好玩。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每次你發現自己又落人“真希望我的人生換個樣子”的陷阱時,退一步,重新來過。做一口深呼吸,想想你所擁有的一切,已經應該心存感激了。當你把焦點放在你擁有什麼,而非你想要什麼時,你反而會得到更多。如果你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優點上,她就會變得更可愛。如果你對工作心存感激,而非怨聲連連,你的工作表現會更好,更有效率,可能還會獲得加薪。如果你享受在自家附近找娛樂,不要等到去夏威夷再享樂,你得到的樂趣會更多。如果你真的去了夏威夷,你也已經養成自娛的習慣。如果你沒有機會去,反正你也已經擁有美好的人生了。
給自己寫一張紙條,開始多想想你擁有什麼,少想你要什麼。如果你能這麼做,你的人生就會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許,這是你這一輩子第一次知道,滿足是什麼意思。
17、把你的問題想成潛在的老師
大部分人都同意,人生最大的壓力來源之一,就是我們的問題。在某種程度說來,的確如此,不過,比較正確的評估是,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數量跟我們如何看待問題比較有關,而非與問題本身有關。換句話說,我們究竟把我們的問題看成多大的問題?我們究竟把他們看成緊急事故,或是潛在的老師呢?問題的形狀、大小和嚴重程度或許有差別,卻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提供的是我們不想要的東西。我們愈跟問題掙扎,愈想逃脫,它們似乎就愈糟,帶給我們的壓力也愈大。諷刺但是也幸運的是,反之亦然。當我們接受問題為人生不可避免的部分,當我們把它們視為潛在的老師時,我們的肩頭就如釋重負。
想一個你已經奮鬥多時的問題。你到目前為止是如何處理它的?如果你也像大多數人,你大概掙扎了很久,在心中預習了好幾遍,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卻沒有結果。這一切掙扎究竟幫你解決了什麼?大概只有帶來更多困擾與壓力。現在,用一個嶄新的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推開問題,不要抗拒它,試著去擁抱它。在心中,把問題拉近你的心。問你自己,這個問題究竟可以教你怎樣可貴的一課。它有沒有可能教你更小心或更有耐心?它是否貪婪、嫉妒、粗心、或原諒有關?或者是同樣強烈的東西?不論你面對的是什麼問題,你可能可以用一種更柔和的方式來看待它,包括向他們學習真誠慾望。當你從這個有度來看待你的問題時,他們就會像一個握緊的拳頭鬆開來一樣。試試這個策略,我想,你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大部分問題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緊急。通常,我們一旦學會同意我們需要學習的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8、安於“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