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進行體檢。
見到楊震佈置,一旁的王光宇悄悄的拉了拉楊震的手道:“司令員,趕快給部隊弄點吃的吧。部隊已經斷糧兩天了,雖然除了給咱們馱電臺的馬之外,其餘的馬都殺了,但也只堅持到過了牡丹江。一過牡丹江部隊便斷糧了。天氣這麼冷,肚子裡面又沒有食物。戰士們都餓壞了,進山之後幾乎是強撐著走到秘營的。”
“怎麼會這樣?你們自出發之後一粒糧食也沒有補充過嗎?”聽到抗聯戰士殺馬之後,居然還已經斷糧兩天,楊震的眉頭深深皺了起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們自出發後幾乎便沒有獲得過任何的補給。
對於這位總指揮的指揮能力,楊震並不懷疑。說實話,西征雖然葬送了二路軍的兩個主力軍,但這次註定了不會成功的西征卻是當時的環境之下,二路軍唯一的,也是必須。選擇。儘管他失敗了,但不能說這個決定是錯誤。
如果說這次西征有瑕疵的話,那麼沒有組建一個統帥機構,沒有一個得力的統帥,導致形勢惡化的時候,各軍甚至各師,無統一指揮,各自為戰。甚至有些部隊不顧主力安危,擅自做出決定才是錯誤的。
但楊震也知道,與人才濟濟的三路軍,以及擁有得力助手的一路軍不同,這位幾乎是孤軍奮戰的總指揮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因為手中實在沒有能太多能拿的出手的人才,尤其是合格的軍事幹部極度匱乏。
但對於現在因為不放心,擔心飢寒交迫、體力幾乎已經達到極限的部隊有人掉隊被俘,會暴露老黑頂子秘營這處整個北滿地區唯一還儲存有大批物資,足以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部隊越冬的秘營,親自在後邊與接應的李明瑞一起收容掉隊戰士總指揮這麼多天,行軍如此長得距離卻沒有搞到多少補給一事,楊震卻是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因為他知道,以這位總指揮的能力,在長途行軍的情況之下,居然連補給都沒有弄到多少,不是因為這位總指揮的能力如何,肯定是敵情起了變化。
對於楊震的皺眉,王光宇解釋道:“司令員,您不知道,我們這次撤退之前,總指揮曾試圖開啟一兩個偽滿的伐木工場或是集團部落,以便獲得一些補給。因為總指揮知道,從北邊依東轉移到這裡,長途行軍,以總部與三師糧彈兩缺的情況,根本就支撐不下來。”
“為了能使部隊安全的穿越深山老林,突破日偽軍的圍追堵截,在臨出發的時候總指揮下了很大的決心集中了手頭能集中所有兵力和彈藥,試圖向東發起攻擊,開啟一兩個小的集團部落。一是向東佯動,掩護後續行動。最重要的是獲得一些補給,尤其獲得一些糧食補給。”
“卻沒有想到,總指揮集中兵力,付出很大的傷亡開啟了兩個集團部落,卻發現日偽只允許每一個集團部落保留三天的口糧,超過三天,只能由駐紮在集團部落中的偽滿警察與偽自衛團去日偽軍駐紮了重兵的大集鎮去領取。棉花更是隻能按人頭配額領取。小鬼子甚至限制部落內的百姓每人只能保留一件棉衣,其餘的全部銷燬。小鬼子這一手太毒了,弄的除了扒老百姓的棉衣之外,我們根本就籌集不到棉衣。”
“打下了兩個集團部落,除了繳獲了幾千發子彈外,卻只籌集了不到二百斤的糧食。就是連保證行軍所需的大致十五天之內一人一天一斤的標準都達不到。而冬裝更是一件都沒有弄到手。”
“因為我們要穿越日偽軍重重疊疊的封鎖線,肯定很多路無法走直線,只能迂迴前進。甚至很多時候白天無法行軍,只能夜間趕路。十五天,總指揮已經儘量少算了。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從依東走到寧安,這段並不算太遠的行軍路線,我們卻整整走了十七天。”
“我們在回來的路上,加上殺了唯二的兩匹馬,每人每天也只能配給五兩糧食。在穿越濱綏鐵路的時候又與偽護路警察遭遇,打了一仗。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