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秘營中休整兩個月在做打算。而這些物資在要穿越大量封鎖線,走幾百裡深山老林的情況之下,根本就無力一次性全部運走。攜帶了這麼多物資的部隊根本就無法邊作戰、邊行軍。
此外最根本是楊震決定透過這兩個月的休整,一是解決部隊在此次作戰中暴露出的弱點。二也是要仔細琢磨一下下一步的鬥爭方向。透過此次為策應抗聯西征而發起的作戰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楊震一直在考慮今後長遠的鬥爭方向。
此次作戰中楊震感覺雖說戰術主動權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戰略的主動權還是一直掌握在日偽軍的手中。自己雖取得連續作戰的勝利,卻是除了剛一開始之外,始終處於被動之中。戰術上的一時主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歸根到底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才是自己以及這支部隊生存下去的根本。
自己部隊的今後發展方向,下一步該怎麼做,這個問題楊震覺得是該討論一下了。楊震不想像抗聯一樣在陷入先是自己主動出擊,然後又被日偽軍重兵圍剿。或是日偽軍對自己重兵圍剿,自己跳出外線之後,再被追擊上來的日偽軍再一次次合圍圍剿,幾次試圖打破僵局的外線出擊,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倒是損失慘重這一怪圈了。
下定決心的楊震在撤回老黑頂子秘營之後的第三天便召開了他、郭邴勳、李延平、彭定傑、王光宇參加的在後來被稱為決定了東北走向的五大巨頭會議的會議。
對於面前的四個部隊的主要軍政領導人,楊震直言不諱的談起了自己的想法。這次會議事關部隊今後的前途,他沒有什麼好忌諱的。眼前這幾個人郭邴勳與彭定傑是與自己一起突出來的生死戰友。而李延平與王光宇又是抗聯的高層領導人,他們沒有那麼膚淺。有些事情先談出來,總比事後在被動好的多。
聽到楊震談起來今後部隊的發展方向,幾個人相互看一眼後還是作為政委的李延平先道:“老楊,你說的這些我這幾天也在一直琢磨。在今後的鬥爭之中怎麼才是我們最有利的發展方向。我想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要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只有我們壯大了自己,才能與鬼子血戰到底。”
“我們眼下最優先的是擴充兵員,壯大自己部隊的實力。改善武器裝備,加強軍政幹部的培養,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這是我們首先最應該做的。”
“政委你說的很有道理,這的確是我們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之一。不過這北滿地區本就地廣人稀,少數的人口密集與物產豐富的地方都在日偽軍的嚴密控制之下,我們的活動大部分時間之內又一直被限制在深山老林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怎麼發展、壯大我們自己?”
“武器、兵員,以及部隊發展所需要的物資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從那裡來?這其中大部分都需要民眾的支援。我們怎麼才能獲得百姓的支援?政委你考慮過沒有?”對於李延平的回答,楊震笑了笑。
李延平道:“怎麼發展?我覺得還是按照抗聯的老辦法,聯絡一切可以聯絡的抗日武裝。透過與鬼子不斷的戰鬥,不斷的繳獲物資來補充自己。另外我們要相信百姓的抗日熱情。我想只要我們多打勝仗,我想一切困難都不會是困難。”
對於李延平的話,楊震搖搖頭道:“政委,抗聯之前的勝仗也打了不少,然而為什麼一直髮展不起來,甚至總是陷入被動?部隊總是散了又聚,聚了又散。收編的山林隊也算不少,但在形勢嚴峻的時候叛變的又有多少?”
“我們要的是一支鐵打的部隊,不是那種調不動,不聽指揮,在關鍵的時候甚至反水的紙上部隊。我們要發展,要壯大,只能透過不斷的戰鬥,透過不斷的打勝仗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落實到實處,我們該怎麼去做?”
楊震略微沉思了一下繼續道:“部隊的發展我的思路很簡單。我們在完全開啟局面之前,現將兵員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