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抗聯卻恰恰最缺乏的,就是滿足這種戰略需求的足夠兵力。尤其是在正面突擊也牽制了大量裝甲部隊的情況之下,除非將西線的所有坦克部隊抽調回來,否則楊震也拿不出足夠的裝甲兵力去實施這個戰略。
儘管這個戰術,在蘇德戰場上已經被證明極其成功。但日軍不是蘇軍,而抗聯也不是德軍。抗聯不僅實力無法與德軍龐大的機械化裝甲集團相比,就是初創的裝甲部隊,在各種裝甲戰術的運用上,也相差德軍太遠。
所以雖說困難很多,但讓楊震放棄這個想法的最關鍵問題。還是他認為自己的部隊,目前還沒有能力實施這種大縱深迂迴穿插合圍戰術。尤其是裝甲部隊,還沒有這種能力。此次戰役之中裝甲部隊的作戰和行動上,暴露出大量的缺點和毛病。
這些缺點雖然眼下一時被戰果掩蓋,但作為全軍的最高軍事主官,不可能只看到表面上輝煌,而對被輝煌掩蓋的問題視而不見的楊震。依舊敏銳的察覺出來,現在抗聯的裝甲部隊規模雖說不算小了,但是無論是在編制上,還是在指揮上出現很多的問題急需解決。
暴露出來的問題不解決,裝甲部隊至少短時間之內,是沒有能力去承擔這種大縱深穿插迂迴的作戰需要的。一支部隊能不能在戰場上,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絕對不單單是裝備是否滿足需要的問題。
更多的還是戰術運用上能不能滿足需要,以及各級指揮員軍事素養和理論是否足夠。說白了,就是能力能不能配的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但現在裝甲部隊的表現,在楊震眼中卻恰恰不能滿足這個需要。
這不單單是東北戰場上參戰裝甲部隊的表現,並未如楊震當初預料的那樣盡如人意。而且就算在西線陳翰章親自指揮的,那次大縱深迂迴穿插作戰以及隨後的穿插作戰。在作戰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弱點和缺點。
在陳翰章的穿插行動之中,如果不是以坦克部隊集中翻越陰山天險,從日軍想象不到的地方直插綏南,達成了整體出其不意的戰略意圖。而且日軍部署在綏遠地區的蒙疆軍主力也悉數被調出,整個大同至包頭廣大地域兵力嚴重不足。給陳翰章的突襲,創造了一個先決的條件。
使得西線投入的裝甲部隊,能在短時間之內達到戰略目的。單單從暴露出來的很是嚴重的問題來看,如果沒有這個先決的條件,那一戰打成什麼結果還不知道。裝甲部隊大範圍迂迴穿插,對於眼下的世界軍事理論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
但是抗聯來說,卻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抗聯對裝甲叢集突擊和運用,真正的掌握和熟練的運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抗聯裝甲兵各級指揮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真正做到在戰場上得心應手。
再加上眼下四平周邊的日軍密度,遠遠的超過當初的綏南。以及日軍可投入南滿戰場上後續的力量的規模。並且遼東遠遠超過陰山寬度的山區地形限制,並不太適合裝甲部隊大規模長途奔襲和穿插。
而沒有裝甲部隊的參與,單靠連重炮也不能配備的步兵單獨迂迴穿插。不僅進展速度要受步兵行動速度,以及攻堅能力的拖累會異常的緩慢。就連投入的兵力,也要遠遠的超過抗聯可以承受的能力。
所以透過整體考慮,早在執行豐收者計劃的時候,楊震放棄以坦克集中突擊日軍相對薄弱側翼的戰術。還是最終決定速戰速決,只要達成戰役發起的目的就立即撤退,也就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
再加上如果現在就將關東軍打殘,並收復全部東北,並不符合抗聯,乃至整個中國的戰略利益。現在就打殘了關東軍,以南滿在日軍整個戰爭佈局之中的重要性來看,此戰勢必會將其他戰略方向的日軍吸引過來。
這樣反倒是整個對日作戰戰線之中,實力最弱的自己,承擔了最重的作戰職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