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鐵路。幾個步兵大隊,至少要兩趟軍列才能裝的下。
十五師團雖說先行到北平集中,然後進抵太原,準備用於綏東、察西戰場。但是從正定經正太鐵路轉運太原,並經同蒲鐵路抵達大同,全程都應該在關內部隊監控之下。但這幾個步兵大隊,從北平輸送到太原,直至抵達大同卻一點情報也未能察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
而且眼下最關鍵的是,十五師團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大同,那麼師團主力現在在何方,卻是一點情報沒有。是不是現在就在太原周邊,接替北上其他日軍各部擔任防禦,關內部隊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情報傳來。
現在關內部隊傳來最有用的戰略情報,就是日軍駐臨汾的四十一師團正在收攏、集合部隊,調整武器裝備編制。其作為先頭部隊的步兵二九三聯隊,已經沿公路進至霍縣,正在於太嶽軍區攔截部隊處於激戰之中。太嶽軍區主力,正在對臨汾境內各個目標發起攻擊,以儘可能的拖延四十一師團集結的速度。
至於日軍沿正太鐵路調入山西戰場的增援兵力,現在始終沒有任何的情報來源。太行軍區雖然集中了大量的部隊,在十八集團軍副總指揮的指揮之下,對正太鐵路沿線展開大規模的破壞。
但在日軍駐長治的三十六師團、駐陽泉的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的全力反擊之下,正太鐵路的破壞始終未能達到中斷使用的標準。日軍在井陘、陽泉、榆次各集中了一個野戰鐵道聯隊,並調集了大量的鐵路裝甲巡邏車。
為了遏制太行軍區的破壞行動,日軍還採取了在每一趟軍列的前面和後尾,都加掛兩節旅客列車,以普通中國百姓作為肉盾的方法。雖說讓相當多沒有坐過火車的中國百姓,第一次乘坐了火車出行。
但也使得太行軍區面對日軍這種戰術,對正太鐵路的破壞幾乎是束手無策。有炮兵也不敢使用,製造脫軌更不敢用。火車這玩意可不是汽車,打壞一輛後面的能停住。一旦脫軌或是炸掉火車頭,整列火車都將脫軌或是翻車。
即便是破壞了那一段鐵路,但是在日軍調動的大量鐵道聯隊的搶修之下,基本上短時間之內破壞的鐵路就得到了維修。太行軍區部隊對整個正太路咽喉部位井陘車站的多次進攻,也都因為日軍警戒嚴密而失敗。
日軍明顯吸取了百團大戰之中,正太鐵路遭到破壞的教訓。此戰無論形勢再嚴峻,駐陽泉和長治的三十六師團與獨立混成第四旅團,也沒有抽調一兵一卒。反倒是加強了從十二軍調來的兩個野戰補充隊,大大加強了正太鐵路沿線的兵力。
使得太行軍區的破壞行動,始終無法取得有效的戰果。雖然破壞了乏驢嶺鐵路橋和雄猴灣鐵路橋,但在日軍全力搶修之下,所破壞的這兩座鐵路橋,三天之內便恢復通車。也就是說日軍眼下依舊隨時可以利用這條鐵路,快速的向山西境內調集援軍。
第一軍司令部所在地的太原,不是已經調走了大部分駐軍的大同。那裡是日軍統治山西的核心地帶,更是整個山西日軍的大腦。那裡周邊的敵情,要遠比大同複雜的多。不僅有著大量可以隨時透過鐵路快速機動的日軍,還有為數不少的偽軍。
此次穿插太原營救戰俘的行動,可以說是孤軍作戰。最根本的其實就一條,那就是快進快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上級交待的營救任務後,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撤回山區。只要在短時間之內脫離日軍的視線,以眼下晉北的戰局,日軍不會集中太多的兵力進行追擊。
而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就在於情報的靈敏與否。小的敵情變化,只能楊繼財自己去摸索。但是大的敵情變化,還需要上級的通報。如果情報不靈,那麼就真的可能會耽誤大事。這支加強團級的部隊,真的有被日軍合圍的危險。只是眼下這個情報來源,還是得依靠關內部隊。
至於楊繼財對大同一線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