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疑“大”字上奪一“無”字。下文“委積不紲,豈聖國微遇之哉”,文義相同,可證。
(7)繼:疑“然”字之誤。本書《超奇篇》有曰:“此不然。周世著書之人”,可證。
(8)孫卿:即荀況。
(9)以上參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10)鼎足之位:古代鼎象徵國家,鼎有三足,因而把主管朝政的三公喻成鼎的三足,把三公這樣的高官,說成鼎足之位。
(11)藏(àng葬):儲放東西的地方。道藏:指儲藏重要經典文書的地方。
【譯文】
有人說:“通人做官,不過蘭臺令史,其職校勘書籍刪定文字,同太史、太祝一樣,職務只在掌握文書,沒有治理百姓的才能,不能任用他們。所以蘭臺令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一些人,名香文美,但都停留原職不能升官,不被當世重用。“我說:這不一定。周代的通人,鄒衍、荀況他們,就受到當時君主的寵幸,在社會上有顯赫地位。董仲舒雖然沒有三公那樣的地位,但知識卻在三公九卿之上。周代借鑑夏、商二代的事蹟,漢代借要借鑑周、秦的事蹟。然而蘭臺令史是國家要借鑑前代得失的關鍵。因為心像丸卵那麼小,卻是人體主要的內臟器官;瞳仁如豆那麼小,卻能使人見到光明。蘭臺令史雖然地位低微,卻掌管著國家的珍貴圖書資料,通人就由此進身做官,像博士這樣的官,儒生就是由這裡開始做起的。可見有的道人停留原職沒有升官,哪裡是朝廷冷遇他們,而大概是因為書還沒有校訂好,任務還沒有完成吧!
超奇篇第三九
【題解】
本篇談論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超等奇才,故篇名曰“超奇”。
王充把儒分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鴻儒。他說,能講解一經的是儒生;能博覽古今的是通人;能摘引傳書,寫報告,提建議,作傳記的是文人;能精心思考,興論立說,寫書成文,博通能用的是鴻儒。因此,他認為鴻儒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的“世之金玉”。鴻儒的文章有深奧的道理,重大的謀略,治國的方法,而且能表達出自己真摯的感情,極有文采,能深深地感動人,是世上少有的。可是由於受“好高古而稱所聞,前人之業,菜果甘甜;後人新造,蜜酪辛苦”,頌古非今思想的影響,由於地方長官“懷俗人之節”,是些“瞽言之徒”,使得他們不受重視,往往被埋沒。因而王充極力強調評論人才應該實事求是,不論古今,好的就應該肯定,壞的就應該貶斥,“優者為高,明者為上”,於是他把陽成衡、揚雄、桓譚、周長生等四人列為鴻儒。
【原文】
39·1通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閒,審定文讀(1),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2)。杼其義旨(3),損益其文句(4),而以上書奏記,或興論立說,結連篇章者,文人、鴻儒也。好學勤力,博聞強識,世間多有;著書表文(5),論說古今,萬不耐一(6)。然則著書表文,博能所能用之者也。入山見木,長短無所不知;入野見草,大小無所不識。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採草以和方藥(7),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覽見廣博,不能掇以論說,此為匿生書主人(8),孔子所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者也(9),與彼草木不能伐採(10),一實也。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褒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11)。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即徒誦讀,讀詩諷術(12),雖千篇以上,鸚鵡能言之類也。衍傳書之意(13),出膏腴之辭,非俶儻之才(14),不能任也。夫通覽者,世間比有;著文者,歷世希然。近世劉子政父子、楊子云、桓君山(15),其猶文、武、周公並出一時也;其餘直有,往往而然,譬珠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