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多山,這桂林也大抵如此。
桂林府在廣西與南寧齊名,只不過那南寧乃是軍政重地,而桂林如今卻只是一個府城,雖也算是繁華,可畢竟無關緊要,因而朝廷在這裡,不過佈置了三千兵馬。
桂林府深受了陳學的影響,因而商貿,也逐漸繁華起來,雖然諒山和朝廷的關係日益緊張,可是商路終究還是沒有禁絕,當然,主要的問題還是,在這商路的背後,有著大大小小的利益關係,上至知府、知縣,下至巡檢、差役,哪一個如今不是靠著這商路發財的,諒山那兒的貨物,只要入關進來,經過了這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油水。
現在郝家和朝廷又沒有反目,這交趾和定南,終究還是自己人,是自己人,做一些買賣又有何妨?
其實不只是這些官吏,即便是這桂林府的三教九流,其實大抵也差不多,朝廷的旨意已經有了明示,郝勤民敕為桂王,封地就在這桂林,自此之後,大家也算是桂王的子民了,雖然這只是名義,不過樣子終究還是要做的,因而這王府的建造,屬官的分派,朝廷那兒,已經在開始籌措了。
自然,這些都和大家無關。
如今所有人,吃的都是諒山的飯,只要朝廷沒有和諒山為敵,這口飯就要吃下去。
尤其是這桂林,產的最多的便是木材和鐵礦。
這些年,許多官員都在鐵礦上頭做了文章,他們暗中指使了諸多家人,或者抬舉出幾個明面上的人物來,在附近礦山進行開採,而後讓商賈販運到諒山去。
從中牟利的,可謂比比皆是。
至於這裡的伐木業,卻多是土人壟斷,桂林有許多土人,都在山上,土漢之間的關係談不上好壞,土人靠山吃山,漢人耕田挖礦,井水不犯河水,曲徑分明。
其實這裡的土人,比之雲南要溫順的多,他們每年向朝廷繳納大批的賦稅,可是數十年來,都還算安穩。
桂林知府劉雄的日子,過的當然愜意,他的小舅子現在做的就是鐵礦的買賣,一年產鐵數萬斤,一經轉手,便是數千紋銀的收入,刨去七七八八,自己和小舅子,一年純利紋銀千兩。這當然還不是大頭,這兒來往的客商多,客商多了,自己的一個堂兄便經營了不少青樓酒肆,他在這裡,也有份子。
本來這桂林乃是偏遠之地,被打發到這兒來,劉雄是做好了堅守清貧的準備的,他完全沒有想到這竟是個肥差,便是躺著,都是日進斗金。
再加上境內又是太平無事,如今那些浪蕩子和閒漢都有了工做,即便是流民,也大多招納去了挖礦,人人有飯吃,填飽了肚子,自然而然,也就不想著滋事了。
唯一對他不滿的,就是一干子士紳了,只是這又如何,廣西陳學昌盛,這些士紳,還能翻天不成?他們罵一句,自有人去罵他們十句,不勞自己操心。(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一章:危機
只是當一份公文傳到了桂林府時,這位劉知府卻是驚呆了。
好日子到頭了。
有鑑於桂林府以及沿途各府縣越發不太平,賊寇滋生,更何況朝廷有意絕禁商貿,諒山遵從朝廷旨意,未雨綢繆,決心暫停收購廣西各府縣的一切木材、礦物,轉而增加蘇門答臘、柔佛等地的配額。
不收了……
這猶如當頭一棒,震撼的劉知府說不出話來,當年的時候,諒山的需求量極大,因而到處收購各種礦產,許多人眼看有利可圖,他們萬萬想不到,許多山裡不值錢的石頭,原來可換來銀子,因此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