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看起來的確可行,每八人一個班長……剛好可以搭乘直升機,同時也解決了指揮方面的問題。
但問題就是……這一來就完全改變了我軍原有的火力配置……我軍以往的火力配置是四把56半、兩把56衝、一門火箭筒(正副射手),一挺班用機槍(正副機槍手),這樣就正好十人。
當然,我們特工連這時早就沒有用56半了,甚至連56衝都丟到一邊。而用上了各方面效能都要好得多的ak74……
如果要把十人縮減成八人……那也不是不可以,就把ak74減掉兩把嘛!
可這看起來是個很小的一個動作……卻會給一個班的火力造成很大的影響……一個班長已經習慣了手下有六把衝鋒槍,一個排長習慣了自己手下有十八把衝鋒槍,一個連長也習慣了……結果突然都少了三分之一,這很有可能會造成在戰場上的錯估……就是以為自己的火力完全能壓得過敵人,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更重要的是……我們合成營的訓練並不僅僅是為了我們一個部隊的……如果只是為我們一個部隊作戰,那還好說……讓戰士們多練多打,用不了多久也就習慣了自己手裡頭的火力配比了。
然而……我們還肩負著另一個任務,那就是為其它部隊提供經驗,甚至直五改有時在戰場上還要與普能步兵部隊配合……難道就因為這樣。就要把我國幾百萬人的部隊全都改為每個班八人?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任誰都知道這是一種削足適履的做法。
於是最後我咬了咬牙……下令道:“人員不減、步兵編制不變……每架直升機搭載一個班!”
“是!”趙敬平應了聲,很快就透過步話機朝刀疤下達了命令!
事實也證明每架直升機搭載十人才是一種最為理想的協同方式……雖然這會稍稍超過了直升機的載重量……每架直升機的載重大約一千三百五十餘公斤,超過了直升機載重一百多公斤。
這使得直升機看起來有點笨拙……這一百多公斤如果是對蘇聯的米8或米24來說就實在算不了什麼,但直五發動機的功率只有1770馬力……這一百多公斤的超負荷對於這種小功率的直升機來說影響是相當大的!
但我卻認為這點犧牲是必要的……
一方面是因為犧牲了一點直升機的靈活性卻在指揮及協同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簡化,這本身就是一種舍小取大!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認為直升機的載重是可變的……直升機因為超載而不靈活,這段時間大多是在飛向目的地的路上,這時要面對敵人的偷襲的可能性不大。到達戰場之後……直升機完全可以透過拋棄副油箱或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出一批彈藥的方法來達到減重的目的……這很符合我們快打快撤的作戰方針,更何況……一旦成功的把步兵放到地面,那直升機超重的問題就更是不存在了!
於是經過了幾次實彈演練……這樣的訓練必須是要實彈演練的。不過實彈也只是直升機帶實彈。為的就是對直升機的重量進行一番“斤斤計較”。
演練的方法……就是幾架直升機到達目的地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隔遠了就是幾發火箭彈再加一排機槍!
這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擊毀什麼目標。而是消耗一些彈藥後使直升機更為靈活,同時也能給敵人造成一種強大的心理威脅!
接著就是幾個直升機編隊互相掩護著進行索降……兩個編隊共六架直升機擔任掩護任務,一個編隊三架直升機進行索降並在地面迅速清出一片安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