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幾分鍾後,內森騎著腳踏車進入工廠,工廠位於航空技術研究所後方,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那裡更像是機場,而非工廠,只不過在跑道一側,聳立著十幾間大型廠房,將腳踏車停在停車區後,內森便徑直朝著其中的一間寫著“總裝間”的廠房駛去。
在總裝車間內,幾十名工人正在忙碌著組裝著“幼狐”式雙座教練機,這是航技所試驗工廠的主打產品,而內森並沒有嚮往常一樣,朝那裡走去,而是直接去了位於總裝間閣樓的那間辦公室,人還沒進辦公室,他就聽到一陣爭論聲,儘管他們說的是中文,但內森還是勉強聽懂了他們在爭論什麼。
“機動性與速度不可能實現完美的匹配……”
依如過去一樣的爭論,在進入辦公室的時候,內森看到王助、周傳璋、王士倬、朱霖等人依然在那裡爭論著速度與機動性的問題。
“飛機的機動效能和速度之間的關係是魚和熊掌,機動性好,就必然飛不快,飛得快,就機動性必然不好。所以,在一架飛機上,根本就不可能完美的兩者的融合,因此,我們應該研製兩種飛機,一種突出機動性,一種突出速度……
朱霖繼續堅持著這一理論,而這一理論實際上則是各國航空業界最為流行的觀點,可流行並不意味著會被接受,實際上,全世界除去蘇聯接受這一觀點,並據些設計了兩種飛機之外,其它國家並沒有完全接受這一觀點。
“用單翼高速機追敵,與其戰鬥拖延,待速度較慢的雙翼機趕到之後,由機動性好的雙翼機完成殲敵任務,這個理論,看似很實用,可實際上,於中國的情況而言,並不適用!”
打斷了朱霖的話,王士倬衝剛進屋的內森問道。
“內森先生,你曾在波音公司任職,請你告訴我,為什麼美國和歐洲的飛機公司現在更傾向於開發機動性較差的單翼機?”
“答案很簡單,”
緩了口氣,內森在腦海中整理了一翻思序後回答道。
“無論是從軍隊還是公司的角度來看,開發一種機型,無論是對開發者還是使用者來說,都更為經濟,同一家公司不可能同時承擔兩種作用相近的飛機研製,同樣,同一支軍隊,也不會把預算浪費在兩種有明顯缺陷的飛機上……”
“蘇俄不是有兩種飛機嗎?”
朱霖連忙辯解道。
“他們的i—15是世界上機動性最好的飛機,而去年亮相的i—16,同樣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飛機……”
“前者的速度太慢,後者只有速度,而沒有穩定性,機動性太差!兩種飛機的配合使用,實際上,也就是理論上的配合,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而且除了蘇聯那樣的國家,其它國家幾乎不可能接受兩種功能重疊,互相補充效能卻又都有所欠缺的飛機,因為……”
“因為不經濟!”
作為研究所所長,王助終於還是拍板定下了調子。
“既然我們要研製驅逐機,必須要考慮到它的經濟性,這種飛機不能夠太過片面,畢竟,中國並不是一個富國,空軍不可能用兩架飛機去完成一個任務,相比之下,他們更傾向於一種可以完成多個任務的飛機!”
在覓橋飛機制造廠工作經驗使得王助明白,空軍需要什麼樣的飛機。
“他們需要的是機動性良好、速度較快,不僅能與敵機進行空戰,同時也能對地面目標實施轟炸的飛機,就像寇蒂斯式飛機,所以呢?”
說到這,王助便隨手拿出了一張紙,然後趴在案前沉思片刻,方才在紙上書寫著。
“機型要求:多用途驅逐機,發動機:普惠r1830式1200馬力發動機或其仿製產品,效能要求:機動性優良,可滿足空戰纏鬥要求,可載200—40